2021-12-19

访问量:38233

本专题编辑:符文强

星巴克的滤镜碎了

一杯30多还用过期食材?使用过期食材的消息被曝光之后,相关话题迅速登上热搜,也引发了热议。很多网友难以相信:“星巴克本身卖的那么贵,竟然还使用过期食材。”

星巴克使用过期产品

卧底星巴克:咖啡食材过期继续卖,店员“言传身教”篡改保质期,报废糕点再上架
卧底星巴克:咖啡食材过期继续卖,店员“言传身教”篡改保质期,报废糕点再上架

星巴克,一家全球知名的咖啡品牌,在国内200多个城市拥有超过5100家直营门店。星巴克在官网上给出承诺:“以行业最高标准为基础,制定并严格执行星巴克食品安全金标准。”【详细】

每年在华掘金超200亿的星巴克,却给消费者喝过期产品
每年在华掘金超200亿的星巴克,却给消费者喝过期产品

近日,有媒体暗访位于无锡的两家星巴克门店发现,工作人员多次触碰食品安全红线:过期食材被做成多款畅销饮品出售;主管、店员“言传身教”篡改保质期;面对上级检查,清理现场……【详细】

星巴克的震惊令人震惊

因食安问题被约谈,星巴克在中国“渡劫”
因食安问题被约谈,星巴克在中国“渡劫”

据新京报此前报道,星巴克在无锡市的震泽路店和昌兴大厦店,都存在使用过期红茶液和抹茶液的行为。且在报道中,主管、店员“言传身教”卧底记者篡改保质期,有食材被人为“延保”一周,承诺“开封后不过夜”的糕点隔夜上架。【详细】

当星巴克的滤镜碎了
当星巴克的滤镜碎了

“自1999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场,星巴克一直用孜孜不倦的匠心为顾客提供高品质的咖啡体验,而食品安全是这一切的基石。”官网上将食品安全“金标准”奉为圭臬的星巴克,转头就用过期食材打了自己的脸。【详细】

星巴克“大翻车”,别再甩锅给个别门店了
星巴克“大翻车”,别再甩锅给个别门店了

不查不知道,暗访吓一跳。近日,有媒体记者在无锡市两家星巴克门店卧底调查发现,门店频繁触碰食品安全的红线:食材过期后仍继续用,做成多款畅销饮品售出;主管、店员“言传身教”篡改保质期,有的食材被人为“延保”一周;承诺“开封后不过夜”的糕点,第二天偷偷上架。【详细】

门店排查发现15处违规!星巴克“震惊式”道歉,网友痛批:拿出该有的质量
门店排查发现15处违规!星巴克“震惊式”道歉,网友痛批:拿出该有的质量

星巴克道歉了,并表示“深感震惊”。这家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公司因食品安全问题,在中国遭遇信任危机。12月13日,《新京报》报道指出,无锡市两家星巴克门店存在使用多种过期食材,“开封后不过夜”的糕点也在第二天继续上架售卖。【详细】

央视网:星巴克的“震惊”令人震惊
央视网:星巴克的“震惊”令人震惊

12月13日,“星巴克私换配料标签使用过期食材”事件引爆舆论。当日中午,星巴克中国官方微博回应称,对此深感震惊,已于第一时间关闭了这两家门店,并立刻启动深入调查。当日晚,星巴克方面再度做出回应,确认违规行为存在,为此致歉,表示已于第一时间采取了所有门店全面自查、组织重新培训、增加内部及第三方检查频率与范围等6项举措。【详细】

食品安全如何监管

金标准也失误,守不住经营底线的星巴克,让小资风露出了真面孔
金标准也失误,守不住经营底线的星巴克,让小资风露出了真面孔

小资风,这是当下中国互联网网红们最常提到的一个词。网红分享各类好店、潮流单品,都不忘用小资风点评一番。但当人们接触到真实的小资风后,会发现网红吹嘘的小资风,去掉滤镜之后留给人的只有失望。网红扎堆的小红书,成为第一个暴雷的对象。多家官媒指出,小红书中网红过度美化商家和景点,让消费者踩了“小资风”的坑。【详细】

星巴克“金标准”为何防不住食品安全漏洞?经济日报:如何避免下一杯过期咖啡
星巴克“金标准”为何防不住食品安全漏洞?经济日报:如何避免下一杯过期咖啡

星巴克的“金标准”为何防不住食品安全漏洞?探究成因,管理理念与考核机制的矛盾,很可能是症结所在。食品餐饮企业有必要考虑调整完善考核模式,在利润率与标准化之间寻找更好的平衡,还可考虑用技术手段优化门店的制作流程、食材管理、供应链等,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干扰,同时内外部的监管要跟上。【详细】

头部品牌为何经不起食品安全卧底?
头部品牌为何经不起食品安全卧底?

近日,有媒体曝光称,两家星巴克门店存在使用过期食材等问题,引发舆论热议。又一家大品牌的问题曝光在了媒体卧底下,这不禁让人疑问,为何头部企业也经不起食品安全卧底?媒体卧底报道指出,涉事星巴克门店的食材过期后仍继续用,部分产品被人为篡改保质期。【详细】

星巴克们该如何长久保鲜正观综合
星巴克们该如何长久保鲜正观综合

再好的金字招牌,都经不起这样的“实力自毁”。12月13日,“星巴克私换配料标签使用过期食材”事件引爆舆论。当日中午,星巴克中国官方微博回应称,对此深感震惊,已于第一时间关闭了这两家门店,并立刻启动深入调查。【详细】

消费者的躺平,才像是一个巴掌,值得餐饮行业和监管的集体反思。对前者来说,“无奈的宽容”放任了行业的放纵,安身立命的底线被抛诸脑后,本就是一个耻辱。对后者来说,强监管、严处罚必须加大力度,食品安全大于天,万万不能一罚就完了。

相关专题

佰里服务-公众号

扫码关注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