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高质量的农民教育培训 ——解读全国农广校“十四五”规划

2022-02-23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A-
A+

  1980年12月,我国农民教育培训翻开历史新篇章。远程教育这一崭新的培训模式出现,数亿农民压抑已久的求知热情瞬间被唤醒。

  “远程教育+现场教学+跟踪服务”,围绕农业生产经营,通过固定、空中、移动、田间四大课堂,农广校形成了独特的办学模式。作为农民教育培训的主体力量、三农政策宣传的重要窗口、农村农民服务的有效渠道,农广校办学四十余载,实现了农民在干中学、学中干的伴随式教育培训,找到了适合我国农村基层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

  近日,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制定印发了《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十三五”期间,农广校农民教育培训取得显著成效。《规划》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省级农广校34所,地(市)级农广校267所,县级农广校1775所,乡村教学点7639个。依托各级农广校建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1310个,开展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培养25.4万人,合作高等教育培养6.97万人;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5.49万人,农民职业培训272.5万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6415万人次。

  赓续办好农民心坎上的学校,再创农民教育培训事业新成就。中央农广校相关负责人介绍,结合“十三五”以来农民教育培训取得的工作成效,全面分析判断未来五年发展趋势,科学编制了《规划》,为农广校全面推进新时代农民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构建新格局、开启新征程为农民教育培训带来了新发展机遇。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也对农民教育培训提出了新需求。进入“十四五”,如何实现农民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  

  注重体系建设,将办学链条延伸到产业链

  坐落于浙江省诸暨市东北部山下湖镇的浙江米果果小镇,是一家集水稻和果蔬种植、种苗繁育、生态养殖、技术服务、农产品深加工、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拥有5000多亩的湖畈区。公司采用“土地收益+赠送10%股份+保底收益”方式,将农户变为股东,为四个村合作经济组织每年每村提供收入50万元,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公司通过举办农民田间学校,几年来培训学员15000人次,全国各省前来考察学习200多批次,农民培训工作得到中央农广校、浙江省业农村厅的充分肯定。

  农民田间学校是体系办学的有效延伸,在高素质农民培育过程中发挥作用显著。据中央农广校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0年底,全国农广校体系依托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园区等建设农民田间学校15057个,涵盖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村电子商务等农业全产业链。全国每年通过农民田间学校共培养高素质农民约585万人次,6年来直接受益农户达3500万人次,有效促进高素质农民培育提质增效、推进乡村人才振兴。

  “十四五”时期,坚持体系办学,重点是推动农民田间学校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遴选推荐2000所优质农民田间学校,力争实现两个“全覆盖”,即在农业区县实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全覆盖,每个农业区县建设3至5所优质农民田间学校,力争全国县级优质农民田间学校实现全覆盖。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规划》提到,需要继续依托各类资源,分层分类选好用好农民田间学校,推进农民教育培训与农业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将农民田间学校打造成联合社会资源服务产业的办学终端和基本单元。

  在农业产业链上合理布局农民田间学校,紧跟智慧农业、休闲农业、农文旅等发展新趋势,促进农民田间学校有效服务农业产业升级和乡村功能价值拓展,推进农民田间学校数量、质量与产业发展相匹配。

  突出田间学校理论教学和实操实训两大核心功能,优选推出一批全国共享农民田间学校,促进区域间资源优势互补、共享共用。延伸农民田间学校的对接服务,探索通过统一生产营销、信息互通、技术共享等方式,与小农户形成稳定利益共同体,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建立评价体系,着力提升教育培训质量效果

  2021年,河南省农广校永城分校对照《农广校体系高素质农民培育质量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落实落细对象遴选、需求调研、培训计划制定等关键步骤,严格规范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线上学习等重点环节,强化培训组织管理,12期高素质农民培训班有条不紊、有声有色,得到当地主管部门和农民学员的交口称赞。这一切,得益于该校前一年参与的高素质农民培育质量效果评价试点,离不开评价体系的靶向指引,让基层农广校准确把握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应该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什么样才算是好。

  质量效果是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生命线。2020年,中央农广校建立了高素质农民培育质量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启动质量效果评价试点工作。2021年,全国农广校体系的29省级校、337所县级校全面铺开了高素质农民培育质量效果评价工作。中央农广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质量效果评价,有助于农广校进一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是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发展水平的有效路径。”

  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农民教育培训要有质量有效果。在质量上,注重培训的系统性,将培训的灵活性和职业教育的规范性紧密结合,重点突出实践环节标准化。在效果上,强化顶层设计,聚集核心力量,解决产业热点问题。中央农广校有关负责人解读《规划》时说:“农广校作为农民教育培训的主体力量和高素质农民培育专门机构,要在提质增效方面发挥示范作用,起到中坚力量。提升教育培训质量效果,开展质量效果评价是关键措施,根本目标是建立教育培训质量保障长效机制。”

  在培训标准化建设方面上,加大教育培训关键环节标准规范建设,重点规范现场教学、线上学习的基本流程,完善师资、基地、教材遴选标准。以农业经理人、家庭农场主为突破,持续推进知识能力标准化建设,明确重点培育对象核心能力,实现培训目标、内容、课程衔接配套。

  在强化跟踪服务和考核评价方面,建立培训后跟踪服务机制,跟进农民学员产业发展,持续提供政策信息、技术指导。建立以农民满意度为导向的培育效果在线评价指标体系,实现培训过程全程可追溯可跟踪,推进农广校体系培育质量效果评价全覆盖。

  各类比赛竞赛是检验培训质量效果的有效方式,要搭建多元化农民发展平台。继续办好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发展论坛、定期发布高素质农民发展报告、依托现有平台和创新面向农民的技能大赛,支持各地举办农民创业创新竞赛、创意比赛等活动。  

  线上线下融合,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远程教育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5G等现代网络技术的发达,加之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趋势下,线上培训成为主要培训手段。《规划》相关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开设四档广播栏目,累计制播节目6650期,累计制播电视栏目5093期,农科讲堂累计举办170余期,远程培训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和农业科技人员超过千万人次;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累计超过7000万人次。一串串闪耀的数字,映照出我国现代农业远程教育事业的蓬勃生命力。

  “十四五”时期,现代农业远程教育将加快发展。《规划》要求,要组织开发100门优质线上课程、5000学时在线教学课程,多媒体融合发展不断加速,高素质农民终身学习机制与平台建设有效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信息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首先是积极开展线上教育培训,建设高素质农民远程教育大课堂,推进网络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遴选支持一批优质在线教育培训机构参与高素质农民培育线上学习资源建设,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线上培训逐步全面覆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线上学历教育,促进线上线下教育培训有效融合。

  同时,构建完善的综合服务平台,依托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培训大数据,逐步对学员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培训服务。加快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大课堂建设,整合优质农科教信息资源,推动科研、推广与培训融合贯通。

  努力提升全媒体融合水平,继续开发贴近农民生产生活实际、符合农民视听习惯的广播电视节目,普及农业科技。促进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在内容、手段、形式上深度融合,实现一次采集、分媒体制作、多渠道传播。


(责任编辑:符文强)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办高质量的农民教育培训 ——解读全国农广校“十四五”规划,作者:佚名,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来源地址:http://www.agri.cn/V20/SC/jjps/./202202/t20220222_7817180.htm)

相关新闻

即时要闻

今日专题

热门资讯

佰里服务-公众号

扫码关注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