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DNA数据库实现有效打拐」真的可行吗?

2022-03-08

作者: 李雷

来源:科普中国

A-
A+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建议「推广DNA数据库实现有效打拐」,这一建议瞬间被推上热搜,成为全民热议。

      拐卖,已经成为当前最为沉重的话题,前有“阳光帅气又积极乐观”的河北男孩儿刘某州自杀事件,现有徐州丰县生育八孩妇女事件,拐卖的背后,是人性的丧失,是一个个破碎的家庭。那么「推广DNA数据库实现有效打拐」,可行性到底咋样?首先我认为不可行。为什么?下面就来说说我的看法,

      01,不可行之一——无法律授权

      很多人认为采集DNA有利于打拐,但是现实中却并没有执行,其实考量因素有很多。比较现实一点的因素是:无法律授权。

      公安部曾经在回复过关于DNA的采集问题,指出目前核心问题在于缺乏法律授权,采集DNA纳入户籍管理需要全国人大立法。

      02,不可行之二——技术问题

      而即便立法了,采集DNA也面临很多问题,至少有技术问题和社会问题。 首先是技术问题

一方面DNA的采集是需要专业设备的,需要对采集部位进行处理,防止污染。而且DNA的运输保存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在高温情况下,DNA会发生断裂造成采集无效。

      另一方面,采集DNA后,如何处理DNA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对DNA进行检测,提取其标志性特征,这就是大家常说的亲子鉴定之类的。这种情况下,也对DNA的质量有要求,更对检测设备以及处理过程有要求。量太低或者质太低容易形成虚假信号。而一旦完成这些,DNA的信息就可以上网了。

      记住这句话,这是关键,DNA就是一串字母了,可以上网,这是我手上的某一段DNA,txt格式的。

      03,不可行之三——社会问题

      大家想想下这些年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吧。

      甚至可以肯定的是,在当前情形下,DNA一旦全民采集,网上被盗卖几乎是必然的。

      这个时候,就会引发另一个重大问题:社会问题。人体的DNA是决定人体生物特征的基本信息,事实上,无论是你的性别血型,还是你是否有耳垂、单双眼皮,这些特征都可以从DNA获取,甚至可以从DNA上获取你的年龄(表观遗传法)、你是否有某种遗传病或者是否容易患某种疾病(易感性)等等,甚至有科学家根据DNA信息来绘制个人的外貌长相,能实现一定程度还原,基本上你能想到的绝大多数人的生理相关特征,都可以从DNA中解读出来。

      我们提取的DNA本身携带全部遗传信息。人类的DNA长度高达30多亿碱基对,而我们检测亲缘关系只需要百八十长度(微卫星片段)。这种情况下,如何保障我们个人的生物隐私不被泄露,就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了。

      04,不可行之四——可能衍生新型犯罪

      甚至,这可能衍生新型犯罪,那就是有人因为利益铤而走险,泄露DNA信息,那么大家关注的器官盗窃问题就直接敞开了大门,过去配型需要找人然后去医院,而有了DNA信息,直接可以全民检索寻找匹配人。

      更为严重的是,DNA信息本身可能会被敌方利用,敌方会针对性地设计出基因武器来针对某人或者某些群体。

      这两年,我国已经严肃处理了多起将中国人遗传信息传递到国外的行为。可见,对于DNA这种人类根本生物特征,目前我们尚不具备完全掌控它的能力,因此集中收集存在较大风险。


(责任编辑:董方婷)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推广DNA数据库实现有效打拐」真的可行吗?,作者: 李雷,来源:科普中国,来源地址:https://cloud.kepuchina.cn/newSearch/imgText?id=6899888454554574848)

相关新闻

即时要闻

今日专题

热门资讯

佰里服务-公众号

扫码关注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