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毛虫是虫虫的毛像小猫咪,还是毛毛像猫的毛毛虫?

2022-03-11

作者:蝌蚪五线谱

来源:科普中国

A-
A+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用达尔文《物种起源》中提出的这句话来印证大自然的演化最合适不过了。自然中的生物为了生存,无所不用其极。

      模仿什么不好,非要模仿毛毛虫

毛毛虫的体长在12cm,而雏鸟14龄之前是14cm左右,和毛毛虫的长度十分接近

      栗翅斑伞鸟生活在南美洲气候湿润的热带雨林中,1871年由鸟类学家Louis Pierre Vieillot以林奈的双名法正式命名此鸟。

      幼时的栗翅斑伞鸟有一身明亮橙色的奇装异服,类似于一种大型有毒毛毛虫,甚至在巢中蠕动的样子都表现的和毛毛虫一毛一样。

      幼鸟生活在由成鸟筑成的杯状巢穴中,从出壳后第6天开始,幼鸟便学会了伪装。在感受到危险时,它会缓慢蠕动身体,像毛虫一样从一侧蠕动到另一侧。

      即便是它们的母亲带着食物回来,它们也不会揭掉伪装,直到妈妈发出特殊的信号,雏鸟确保安全后才会乞食。这样的过程会持续两周,之后幼鸟的橙色绒毛上会陆续长出黑斑。

      约16天左右,雏鸟的羽毛逐渐长齐,也会停止那种毛毛虫状的蠕动。第20天左右,雏鸟出巢,妈妈还会在附近照顾它一段时间才会彻底放手。

      目前认为它所模仿的对象是美洲的猫毛虫(‎‎Megalopyge opercularis)‎‎,同时它可能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种模仿有毒昆虫的鸟类。

      相比于幼时的奇装异服,成鸟则摆脱童年的“稚嫩”,显的平平无奇。成鸟体长约20厘米,身披灰色羽毛,翅膀的羽毛尖端有橙黄色的斑点,翅膀中部则有由斑点组成的两道橙色条纹。

      贝茨氏拟态

      早在1982年人们就发现了栗翅斑伞鸟奇特的羽毛,但一直认为栗翅斑伞鸟的羽色是模拟鸟巢中的枯叶,是一种保护色。直到2012年科学家发现了同在美洲生活的绒蛾科幼虫——猫毛虫,才发现原来栗翅斑伞鸟的幼鸟其实是在模仿它。

      一种无毒物种在颜色、行为、体态方面模拟一种有毒物种以迷惑捕食者,避免被捕食的行为称为贝茨氏拟态(Batesian mimicry)。

      例如巴布亚产的兔凤蝶(Papilio laglaizei Depuiset)模拟在白天活动的一种蛾(Alcidis agarthyrsus)。

兔凤蝶利用后翅臀褶区的桔黄色斑来模拟蛾腹部腹面鲜艳的桔黄色,当兔凤蝶静止时这一部分正好盖在腹部从而达到“假扮”蛾的目的。

      危机四伏的热带雨林,捕食者虎视眈眈。

      而栗翅斑伞鸟通常将鸟巢建在树冠较低的地方,这种高度的鸟巢很容易遭受猴子和蛇的捕食。除此之外,栗翅斑伞鸟的育雏期长,雏鸟喂食频率低,生长缓慢,这些因素无疑增加了雏鸟的死亡率。

      栗翅斑伞鸟可能为了应对这种生存压力,演化出了这样一种拟态行为。

      毛毛虫:“为什么要学我?”

      在自然界中行动缓慢的毛虫在捕食者眼里就是一顿肉质肥美、营养丰富的美味。

      为了改变自身的命运,美洲的猫毛虫(又叫“毒蛇毛虫”,学名“绒蛾幼虫”)演化出了自己独特的生存方式。听它的名字是不是联想到人畜无害的小猫咪?而实际上呢……

      猫毛虫的成长过程与其他毛虫一样,也要经历数次蜕皮,每次蜕皮都会长大一点,毛发也会变得更加柔顺,好似一头金色的头发,让人不由得想去触碰。

      但,请保持理智!因为毛发下面暗藏玄机——每一根毛发下边都相当于一根“毒针”,每一根“毒针”又和一条毒腺相连,一旦触发毒素就会注入到那些冒犯毛虫的“可怜人”体内。

      被猫毛虫蜇伤后的感觉描述各不相同,这可能取决于剂量的多少,但共同的反应是:“我感觉像被一把锤子砸中” 和“我以前得过肾结石,但我相信这种毛虫造成的疼痛要比那剧烈多了”。蜇伤的症状从眩晕、灼痛、发烧,到轻微但奇怪的“腹痛”。

      因此,其他动物记住这种有毒的毛虫,不再去招惹它们,栗翅斑伞鸟则正好利用了这一点,披上猫毛虫的外衣保平安。



(责任编辑:董方婷)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猫毛虫是虫虫的毛像小猫咪,还是毛毛像猫的毛毛虫?,作者:蝌蚪五线谱,来源:科普中国,来源地址:https://cloud.kepuchina.cn/newSearch/imgText?id=6901183143102365696)

相关新闻

即时要闻

今日专题

热门资讯

佰里服务-公众号

扫码关注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