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感染者增多,市民如何做好防护?

2022-03-31

作者:搜狐自媒体

来源:搜狐自媒体

A-
A+

      近期,我国多地疫情出现反复,无症状感染者占比升高,甚至超越确诊病例数量,正成为这一轮新冠疫情的一个明显特征。这也使得当前新冠病毒的传播更加复杂而隐匿,防控难度大幅增加。面对狡猾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日常个人防护怎么做?

      问1:无症状感染者为什么会增多?

      首先,奥密克戎毒株的致病毒性降低了。有研究资料显示,奥密克戎毒株感染主要累及上呼吸道,下呼吸道比较少,显著降低了有症状的比例。

      其次,大规模人群的疫苗接种为保护广大易感人群起到了重要作用。 对病例研究分析发现,在所有病例中疫苗接种比例接近94%,重症发生率降低至0.1%,更无一例发展至危重症。这些数据说明疫苗对减轻症状非常重要。

      最后, 主动筛查提高检测率后筛查出更多的无症状感染者。随着流行病学调查大量提前,筛查能力和范围更大,出现疫情后,相关密接者、次密接者、风险人群很快就被管控起来。这些措施使得处在潜伏期的感染者很快被发现,早期主动筛查中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也随之升高。

      问2:无症状感染者增多,为什么要警惕?

      无症状感染者主要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但没有咽痛、发烧、乏力、干咳、嗅觉减退等症状和体征,同时CT片影像学上也没有肺炎表现的相关人员。

      无症状感染者增多,对于感染者个体而言是好事,患者症状很轻,没有感觉生病,但其易被忽视、难发现的特点对于防控工作来说又成了难事。

      从目前披露的数据来看,对于奥密克戎变异株而言,所有人群都是易感人群,这也就意味着,所有人都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来保护自己,万不可因疏忽和漏洞给了病魔可趁之机。

      问3:因封控居家的市民,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小区或楼栋封控的原因可能是涉及确诊病例或密接者,而居住其中的居民变成了风险群体。 居家隔离期间,首先要每天开展自我健康监测,关注自身细微的健康变化,如咽痛、低烧、肌肉酸痛等,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第一时间报告社区封控对接人。

      同时,要定时定点做好核酸检测。如果去定点地方进行检测,应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等。

      有条件的家庭,各成员最好各居各室,吃饭坚持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调适心晴的同时也可在家做一些运动锻炼身体,平衡膳食,不要暴饮暴食,规律作息,以此增强自身免疫力。

      问4:重点区域核酸筛查期间,居民要注意什么?

      随着筛查的进行,很多人被要求居家,这部分人群风险相对较低,但也不可掉以轻心。

      重点区域的核酸检测是分期、分批、分时逐步推进的,每个社区应安排好检测节点,居民听从指挥,不叫不下楼,避免在同一时间点乘电梯,出现检测点人群聚集的情况。 在乘坐电梯时,一定要规范佩戴口罩,孩子也不例外。

      另外,也建议居家筛查的市民能做到各居各室、分餐制、公筷公勺,保护自己就是保护家人、保护他人。

      问5:非重点区域核酸筛查期间,居民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非重点区域的核酸筛查无需封闭管理,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流动、扎堆聚集,为了防范病毒传播,核酸结果出来前,依旧建议 市民“少流动、静下来”,切实做到非必要不外出、不聚会、不聚餐。

      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居家办公,市民在家多开窗、勤通风,保持健康作息和饮食。如需要外出,请务必做好个人防护,规范戴口罩,遵守“一米线”。坚持防疫“三件套”,牢记防护“五还要”。今天的不流动,是为了明天更自由的行动。

      问6:戴多层口罩,防护效果也能“1+1”?

      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屏障,能够有效降低新冠病毒感染风险。但在日常生活中,口罩佩戴依旧存在不少误区,必须及时改正。不少人喜欢戴多层口罩,其实只要正确佩戴合格的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 只需1个就能达到预期的防护效果,没有必要佩戴多层口罩。

      那么,该如何正确佩戴呢?

      首先要正确区分口罩的正反面。通常,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颜色较深面、鼻夹在外的一面为外面。部分双面均为白色的口罩并非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防护效果有限,不建议使用。

      其次, 口罩需包裹口鼻部,方可起到过滤空气、阻隔飞沫的作用。一定要根据鼻梁形状压好鼻夹,否则容易漏气,空气未经有效过滤,看似戴好了,实则无用。

      脱口罩时捏住口罩系带取下即可,无论内侧、外侧,都不要接触,避免污染双手。在密闭空间(如电梯)、人群密集场所,如有新冠病毒感染者,极易造成传播,感染风险较大。务必佩戴口罩。

      问7:洗手,你洗对了吗?

      接触公共部位后一定要清洁双手,再脱戴口罩。接触被新冠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后,如不及时清洁双手,容易通过接触造成感染。 口罩是和脸部直接接触的物品,脱戴时更要保证手部清洁,脱好之后再洗手。

      按照六步洗手法,使用洗手液/肥皂/免洗手消毒剂揉搓至少15秒,才能达到清洁手部的作用,减少通过手接触口、眼、鼻、口罩感染病毒的可能。

      问8:每年需要使用化学消毒剂消毒居家环境?

      不需要每日消毒,日常以清洁、通风为主,宜使用煮沸、曝晒等物理方式消毒。

      空气消毒首选自然通风,尽可能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在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可以借助机械通风,将所有排风完全排至室外。

      要提醒的是,紫外线灯、雾化、加湿器消毒不适合家庭的空气消毒,使用不当反而可能有害,清洁需频繁,消毒要适度。

      问9:在公共场所吐痰、咳嗽,知道有多危险吗?

      国内某地就有“一确诊病例被一口痰传染新冠”的报道。 一项实验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在气溶胶中存活3小时是没问题的,因此这则看似玄幻的报道,实则是偶然中藏着必然。

      如周围无人时,吐痰、咳嗽或打喷嚏可用纸巾遮掩口鼻,然后将纸巾包好后置于垃圾桶内或采用肘臂遮挡。如处在人员较多场所咳嗽或打喷嚏,不要摘下口罩。保持1米以上人际距离,如有可能背向他人。待方便时,及时换新。

      问10:接到流调电话怎么回答?

      接到流调电话不用慌,被流调不等于被感染,只需向流调人员提供真实、详细的信息,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健康负责,也是防止更多人感染的一个关键措施。


(责任编辑:董方婷)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无症状感染者增多,市民如何做好防护?,作者:搜狐自媒体,来源:搜狐自媒体,来源地址:)

相关新闻

即时要闻

今日专题

热门资讯

佰里服务-公众号

扫码关注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