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起源原来跟"他"有关!

2022-04-02

作者:腾讯网

来源:腾讯网

A-
A+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大诗人杜牧的一首《清明》,写尽了清明节的独有韵味,千百年来传唱不衰。有趣的是,传说中清明节的来历和古代一位名人有关,他就是介子推。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喝完肉汤,重耳顿时觉得有了力气,但他很奇怪:为什么别人连飞禽走兽都打不到,介子推却有肉?看着隐瞒不下去,介子推只好实话实说。

      俗话说,患难见真情。当重耳知道自己吃的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特别感动,表示以后如果能够当上国君,一定好好报答他。介子推没说什么,只是仍旧默默跟着重耳辗转于各地。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

      介子推生性高洁,也颇有个性人。他觉得重耳能够当上国君是顺应时势,也是天意使然,不应该拿着以往对他的一点点好处要求回报,那实在是一件令人不耻的事情,当即表示不愿意与邀功的人“同位”。

      介子推的母亲劝他,说即便不去乞求功名利禄,但可以让国君知道这件事情。他还是不愿意,认为如果都想隐居了,再去说些没用的话,就是刻意显露自己。最终,母子俩一起躲进深山。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

      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规定不准生火做饭,只准吃冷食。

      第二年,重耳带领众人登山祭奠介子推,发现原本枯死的柳树再次抽出嫩芽,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以此昭示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由于寒食、清明两个节日挨得很近,也有一些重合的习俗,时间久了,便有了融合的趋势,最终合而为一。

      大家纪念介子推,并不是因为他在传说中死于大火,而是很大程度上因为他甘愿隐居不讨封赏。在大火中永生的是介子推的信仰和气节,这种“不言禄”的骨气与傲气,正是古往今来备受推崇的。也是面对利益时,有功不居、不慕富贵、不图回报、忠孝两全,许多人都做不到的选择。


(责任编辑:董方婷)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清明节的起源原来跟"他"有关!,作者:腾讯网,来源:腾讯网,来源地址:)

相关新闻

即时要闻

今日专题

热门资讯

佰里服务-公众号

扫码关注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