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能否治愈帕金森病?

2022-04-11

作者:澎湃新闻

来源:澎湃新闻

A-
A+

      随着社会老年人口的增加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帕金森病患者数量逐年增长。根据目前资料统计,我国65岁以上人群帕金森患病率为男性1.7%左右,女性1.6%左右,多数患者在50岁到70岁之间发病。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预计到2030年我国帕金森病患者人数有可能达到500万。

      目前,帕金森病患者正趋于年轻化,并已成为了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我国中老年人的又一常见病,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质量。

      值此世界帕金森病日(4月11日)到来之际,“医学界”有幸邀请到功能神经外科的领军人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张建国教授,来为我们讲述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与帕金森病的那些事儿。

      Q1:DBS治疗帕金森病的原理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张建国教授

      帕金森病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的变性死亡,由此而引起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显著性减少而致病。当多巴胺减少60%~70%时,患者出现相应的运动迟缓、肌肉僵硬、震颤等症状。

      多巴胺的缺失引起大脑中的直接通路兴奋性降低、间接通路过度兴奋,导致大脑环路失去了平衡。当环路失去平衡后,导致基底节输出过多,丘脑-皮质反馈活动受到过度抑制,使皮质运动功能易化作用受到削弱,从而出现帕金森病相关症状。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神经网络的问题,比如震颤可能与小脑-红核-丘脑的神经传导束有关。

      注:直接通路是从纹状体到苍白球内侧部(GPi)核团;间接通路是从纹状体到苍白球外侧部(GPe)核团到丘脑底核,再从丘脑底核再到GPi。

      而DBS可以通过调节直接通路、间接通路,发挥调整基底节信号传出的作用,从而改善帕金森病症状。总体来讲,DBS具有可逆可调节的优点,而且副作用相对较少,目前成为外科治疗帕金森病的首选方法。

      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外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报道,但由于当时手术条件有限,治疗结果有好有坏。而在20世纪60年代左旋多巴这种治疗帕金森病的特效药出现以后,手术治疗一度陷入低谷。

      转折点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当时,长期服用左旋多巴药物导致的副作用已经广泛为人所知,而瑞典卡洛琳斯卡医院Laitinen医生提出了内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并且新出现的微电极导向电生理定位技术使靶点定位更加精准,手术疗效显著且并发症下降,使治疗帕金森病的外科手术方法得以复兴。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神经网络,对应的症状也并不完全相同。所以,帕金森病有着复杂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都对应不同的神经网络和相应的神经递质,也并非都可以由DBS所改善。

      Q2:哪些患者适合DBS手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张建国教授

      这个问题往往是医护人员和患者最先关注的,DBS疗法目前已经成为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的重要手段。

      但并非所有帕金森病患者都能够接受DBS治疗,最新版《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共识》中,明确指出了DBS的适用人群:

      原发性帕金森病,或者遗传性帕金森病、各种基因型帕金森病,对复方左旋多巴反应良好。

      药物疗效已显著减退,或出现明显的运动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

      出现不能耐受的药物不良反应,影响到药物疗效。

      存在药物无法控制的震颤。

      除外严重的共存疾病: (1)有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2)有严重(难治性)抑郁、焦虑、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类疾病。(3)有医学共存疾病影响手术或生存期。

      在给患者进行DBS治疗之前,医师必须对患者进行明确、精准的诊断,这就要求患者病程一般达5年以上,因为早期的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可能被误诊为帕金森病,手术并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其次,帕金森病早期药物治疗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也能较好地控制好症状。

      另外,患者须经复方左旋多巴类药物治疗并取得过良好疗效,而目前已经进行了最佳的组合药物治疗依旧不能明显的控制症状,甚至出现了严重的运动波动或异动症状,方可考虑进行DBS手术。

      除了帕金森病,DBS已逐步应用到其他运动障碍疾病,甚至精神疾病,向新的领域拓展中,如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强迫症、抑郁症等疾病的治疗。目前我国有近9000万的脑功能障碍患者,DBS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Q3:做了手术,帕金森病能否治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张建国教授

      遗憾的是,到目前为主,帕金森病还没有一种根治的方法。因为帕金森病是一种中枢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病情会随着时间加重。

      虽然没有根治的方法,但能通过药物或者手术控制好病情,阻止疾病恶化,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既然帕金森病是终身疾病,就需要患者参与到疾病的全程管理中,与疾病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并进行一些康复治疗。

      Q4:DBS术后,患者需要注意什么?尤其重要的是哪几个方面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建国教授

      首先,需要与患者和家属做好充分沟通,让患者和家属正确看待手术治疗所达到的预期。手术做完并不是治愈,它只是提升患者生活的一种有效方法,还是需要遵医嘱管理好疾病,如定期复查调控,按时吃药等。

      第二,做好康复治疗。尽管手术效果好,但患者也不能任疾病发展,需要规划好后续的康复治疗,如发声锻炼、步态锻炼,特别是平衡运动功能训练,对延缓病情的进展非常有帮忙。另外,推荐患者的运动项目包括走路、慢跑、打太极等,并建议患者积极与医生沟通康复效果,制定出更加合理的康复计划。

      第三,做好安全防护。加用防护栏,防跌跤及坠落跌伤,鼓励患者使用拐杖。

Q5:DBS术后,服药的剂量也还是在增加,还是控制不住症状,如何处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张建国教授

      首先,患者及家属需要了解的是,手术的目的不是为了减少药物服用,而是在药物和手术的配合下改善症状,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是我们追求的长远目标。

      因此,术后还是需要继续服药,但可能会减少药物服用量,尤其是选择丘脑底核作为手术靶点的患者。如果选择苍白球核团作为手术靶点的患者,术后药物减药不明显。

      至于术后出现服用药物增加现象,主要跟病情进展有关。帕金森病是慢性进展性疾病,手术并不能阻止它的进展。随着时间推移,患者的病情可能会不断恶化,如果经过合理调控后,仍然不能完全控制症状,可能会增加药物,以达到控制疾病的目的。

      另外,手术主要解决了帕金森患者运动症状,如运动迟缓、僵直、震颤等,患者非运动症状,如睡眠障碍、疼痛等也会有部分改善。但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其他新症状或者原有症状加重,需要药物和手术一起再次进行干预。

      所以,帕金森病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不能随意减药或者停药。

      Q6:安装脑起博器后,对还有轻度颤抖、后背轻度僵硬的患者如何调控?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张建国教授

      出现这种问题,首先需要调节参数,或者通过调整药物解决问题。

      如果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可能在于手术靶点不准确或者靶点偏差较大,这种情况下需要重新进行植入手术,否则达不到治疗的效果,甚至出现一定副作用。


(责任编辑:董方婷)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手术能否治愈帕金森病?,作者:澎湃新闻,来源:澎湃新闻,来源地址:)

相关新闻

即时要闻

今日专题

热门资讯

佰里服务-公众号

扫码关注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