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政策+“保姆式”服务 50岁大叔返乡创业圆苕粉梦

2022-06-28

作者:秦雨

来源:上游新闻

A-
A+

  经过自动化生产线加工后,压制成型的红薯淀粉制品,通过传送带运往打包装箱车间,几名工人正在挑样检测。“手速要快,变形、残次品不能上市,这不仅是保证产品质量,更体现武隆的品牌。”一旁的男子边指导边检查,生怕有所“闪失”。

  男子叫邓小兵,武隆区平桥镇人。2020年,50岁的他因为怀念儿时苕粉的味道,返乡创业开启了武隆苕粉生产。用他的话说:“在外就业赚钱,不如回来带动邻里乡亲奔小康,心里更踏实。”

  今年54岁的邓小兵是武隆区平桥镇高屋村人,在外摸爬滚打多年,通过不断尝试,在安装行业挣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2020年,一碗苕粉炖腊肉,让邓小兵怀念起儿时的味道。“那时候家里穷,过年过节才能尝一次,肉少苕粉多。”此后,他开始关注武隆苕粉产业。经过走访,邓小兵发现武隆苕粉虽然名气大,但产品单一,即食类缺乏,发展速度放缓。

  2020年9月,在武隆区政府的扶持下,经武隆区国资委批准,由武隆区国资运营管理公司、武隆区农业产业发展公司等四家单位出资,共同组建重庆金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基地+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模式,集种植、收购、深加工、销售一站式完成与农户签订定单收购合同,提供无公害种植技术及红苕原料100%来源于当地农户,带动武隆片区农户增产增收。

  生产厂落户武隆区平桥镇工业园,主要生产薯类淀粉及淀粉制品、武隆苕粉、武隆酸辣粉。项目总投资约3.5亿元,红薯粉加工厂区总面积5万余平方米;其中一期面积1.3万平方米,已建成年产5000吨的红薯淀粉、红薯粉丝、粉条、新鲜粉条及酸辣粉加工生产线三条,和2万平方米的红薯收购存放区。

  “正在与周边5个村合作,在当地布局红薯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邓小兵告诉记者,红薯实现自产自销的模式,以村民自种、专业合作社和集体经济组织流转方式等,一期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红薯种植基地1万亩,预计年产12万吨红薯,按户均两亩种植计算,可带动约1万余户农民致富增收,全年红薯收入达到1.5亿元以上。

  54岁的包装工陈果家住平桥镇高屋村,到工厂接近一年时间。“厂里实行订单制,有订货会忙一些。”陈果称,她在厂里每月可以拿到3500元。家里5亩地,丈夫从事蚕桑业,既种红薯又养蚕,年收入可以达到10万左右。

  厂区一期常年用工150余工人,在红薯种植同时,周边农户进厂务工,有效地减轻剩余劳动力负担,增加社会就业,带动农户增收。二期建设的农旅融合,还将打造占地1000亩观光旅游区,以自有种植基地为基础,结合宜机化项目打造特色标准的示范民俗体验基地。

  据介绍,该项目结合了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及全国一村一品等项目,以武隆区境内红薯种植基地为基础,辐射渝东南片区红薯种植产业,打造武隆区特色农业产业,振兴乡村经济。

  8个电商平台直销武隆苕粉

  生产厂区,红薯经过清洗、成渣、制粉、压制等工艺,由自动化生产线分别形成块状、条状、金丝苕粉。

  重庆金薯农业总经理谭洪敏介绍,最初产品质量和产量上不去。领导班子不懂技术,就买书来学;没有经验,就亲自动手积累经验。后来,产品合格率大幅提升,这大大地提高了厂里扩大规模的信心。后来,他们又不断钻研,在现代化管理下,苕粉产量达到了预期目标,其品质也得到客户认可。

  “目前生产有10多个武隆苕粉品种,每种的管理方式不一样,必须精细化管理。”谭洪敏说,产品销售逐月提升,利润率增加,除了人力成本低,交通方便外,还得益于当地政府的政策加持。

  目前,公司主打武隆苕粉品牌,销售端主要有代理商、电商两类。除了代理商线下进商超、农贸市场、餐饮店以外,去年开始,公司在8个电商平台进行销售和直播带货,产品已经走出重庆。

  “保姆式”服务当地企业农户

  近年来,从武隆区到平桥镇,从“外出发展”到“返乡创业”的变化,一群群“邓小兵”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乡村振兴,是一个呼唤人才,又成就人才的舞台。”武隆区平桥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说,平桥镇位于包茂高速、银白高速汇合处,地势平坦,交通区位优势突出,近年来工业园区企业落地生根。

  该负责人介绍,为确保企业和农户增收,近年来,平桥镇全面落实退税降费、缓解养老保险、融资、奖励扶持等一些列措施。2020年,平桥镇被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确定为以红薯粉加工为主的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乡镇。目前,已建成580亩红薯示范基地和10000亩红薯种植基地。未来,在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将加大品牌创建及市场营销。

  据了解,为助力乡村振兴,今年武隆区将服务企业、服务农户工作纳入年度综合目标。具体的做法是,对涉及企业的证照办理、土地流转、用地指标、税费减免等问题,区、镇上两级部门带头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对于当地农户或返乡青年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下沉到乡镇专人制定扶持计划。需要创业的开展专项行业培训,需要生产的组织专项技能培训班等系列“保姆式”服务。

  同时,还加强创业指导,结合区域优势或有发展潜力的行业,研究制定本地区农户生产、青年创业的指导,减少盲目性。此外,还将健全返乡创业金融服务体系,鼓励相关金融机构开发符合返乡创业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责任编辑:董方婷)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良好政策+“保姆式”服务 50岁大叔返乡创业圆苕粉梦,作者:秦雨,来源:上游新闻,来源地址:)

相关新闻

即时要闻

今日专题

热门资讯

佰里服务-公众号

扫码关注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