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推出艺术家郝泽成个展“目光的深处”

2022-07-26

作者:杨天娜

来源:艺术中国

A-
A+

展览现场

夜晚的街景,万家灯火藏身在高大的树影下,同夜空一起沐浴着瑰异的光。色彩与光影接踵而至,扰乱了画面。叶子和阴影等物象被模糊描绘,渲染出秘境的气息。在《莫兰巴之星》(2022)中,郝泽成描绘了他对晚间在澳大利亚莫兰巴镇漫步的回忆,着重烘托出景色残留的情感信息,将景观化作通向情感的记忆之门。

郝泽成的绘画是对心绪的捕捉,心绪由环境所生,与特定语境相绑定;其作品似快照,随机因素即可改变照片的最终成像:其中夹杂的图像噪点如催化剂一般抚育出独特的情感与记忆。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郝泽成用手机或相机拍摄日常场景及各种人与物作为创作素材,在这方面,他大众化地将数字设备看作记录生活、捕捉记忆的主要工具。相机先将飘渺不定的印象和身体体验固化为数字编码图像,而后成为艺术家所述的永恒的记忆支撑点。然而电子设备编码也会改变图像的诸多因素,使其无法真正意义上的捕捉某一时刻——图像噪点的存在给场景、亮度或色调增添了随机、不必要的变化,郝泽成选择将这些缺陷和多余信息放大化处理,以试图揭示原始、真实的图像。这并非客观的描摹,而是有动机的真实还原。

《白天堂沙滩》,亚麻布面油画,100×100cm,2021

《河⻢》,亚麻布面油画,140×100cm,2021

为取得这一成果,艺术家汲取了来自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的概念,在西方国家的生活经历使他更为珍惜自己的亚洲文化底蕴,并力求将其融入到创作中去。清初画家石涛(1642-1707)和其所著《画语录》便是着重参考对象之一:石涛用笔触、墨迹和点来表达自己的心境,其山水画是对画家内心世界观的外在成像。同样,郝泽成使用线条和彩色点来创造情感,在所描绘的场景中形成特定的视角,并运用线条的重复和交织及重叠的色调和模糊形状反射出中国画的形式元素,进一步表现出“千变万化、微妙而又复杂的人类情感与思想”;对场景的刻画亦如石涛一般,是内心世界的流露,更是真实图象的揭示。

郝泽成也同样受曾描绘记忆且热爱摄影的彼得·多伊格和玛玛‧安德森等西方艺术家所启发。多伊格的作品充满神秘力量和感性深度,安德森的画风则以微妙而中性著称。汲取二者精华,郝泽成在情感上注入形式元素,把握重叠、模糊的形状,意图让观者沉浸于绘画空间,在情境中再现某种意识上的恍惚或顿悟。

《迷路》,亚麻布面油画,140×100cm,2021

《莫兰巴之星之二》局部,亚麻布面油画,80×300cm,2021

《树影》,亚麻布面油画,160×160cm,2022

《仙女座》,亚麻布面油画,120×160cm,2022

郝泽成的绘画虽已内容丰富、调性成熟,其创作目标却是致力于摆脱传统的绘画美学。数码摄影便一跃成为最优媒介,就如数字图像一样,艺术家将画面想象为由无数模糊的形状和暧昧的色块的组合,并将图像噪点融入绘画语言。这种尝试的成果在他的近期作品中尤为显著,如《迷幻之光》(2022),《闪光灯下的书写》(2022),《蔓延、缠绕、折叠、融化》(2022):它们呈现出明亮且近乎曝光过度的色块,与深色阴影形成鲜明对比。图像中的色块、线条和缝隙生成破坏与混乱感,画面中的情境仿佛随机、意外地延展,因此承载着多变的意图和心境。

《骑⻢》,布面油画,80×100cm,2021

《树的面孔》,亚麻布面油画,150×100cm,2022

扩张的随机元素使画面对情感和记忆的强调逐渐增长,物象也皆随之变形:路灯成为烟花,街道成为银河,枝条成为书法——图像噪点的美学便如此孕育出一片现实、梦境、想象、感知与记忆交相呼应的诗意空间。



(责任编辑:董方婷)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推出艺术家郝泽成个展“目光的深处”,作者:杨天娜,来源:艺术中国,来源地址:http://art.china.cn/txt/2022-07/25/content_42046564.htm)

相关新闻

即时要闻

今日专题

热门资讯

佰里服务-公众号

扫码关注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