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中秋之起源,除了“嫦娥奔月”,还有这些

2022-09-08

作者:啃书少年

来源:百家号

A-
A+


  小时候,大家知道吃月饼过中秋;长大了,大家知道中秋不仅是吃月饼,还知道关于中秋的故事“嫦娥奔月”。但也就知道“嫦娥奔月”这一个故事而已,其实关于中秋的故事,大家好好追思一下,能到哪里呢?

  开始追思,记忆停留在八年级课本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上,毕竟背得熟,还有老师的讲解,若没有老师讲解,很多人认为这是苏轼写给妻子的呢,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让许多人误以为这是首情词,还好被老师纠正,原来这首词是苏轼写给弟弟子由的,苏轼和弟弟七年未见,所以在丙辰年的中秋,喝酒思人,思的这个人正是苏轼的弟弟苏辙。

  现在把思绪理一理,我们和中秋节打个招呼,然后认认真真去了解一下中秋。我们从中秋起源开始,再去挖掘中秋有什么习俗文化,再去看看中秋对古今的意义,三个问题,带你畅游这个中秋节。

  01中秋之起源

  关于中秋的起源,说法较多。

  最早说是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指祭月亮。早在春秋的时候。帝王就开始祭拜月亮了。

  这是其中一种说法。

  第二种说法,中秋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农业上春种秋收的说法,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意味着庄稼成熟。到了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相继熟透,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收获的喜悦,故把这一天“中秋”作为节日庆祝。中秋反过来就是秋中,也是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而八月十五则是秋季中间的中间。故,中秋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这是说法二。

  第三种说法步入正轨,来自历史学家的研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该为隋末唐军在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了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的军粮问题。

  这是说法三。

  三种说法,第一种是由帝王祭拜月亮而来,还是有可能的,古人迷信,拜太阳拜月亮,拜天象完全有可能;第二种说法是农民自发,为感激秋收之日,所以为了庆祝,所以有了这中秋节,有道理,但节日的起源必定是一种全国人民都接受的且有意义的关联活动;其三是史学家的研究,可信度高,所以说到唐代时,中秋就定型了。

  这是中秋的起源,从起源到现在,从古至今,世世代代都在中秋这一天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情,思人、思乡,用象征美好意义的月亮寄托自己无尽的思念,中秋为许多百姓,达官贵人都有着精神上的慰藉,尤其在古代,精神慰藉是一种最好的自我治愈,思念了,写信一般人做不到,做不到只能思念,看到中秋月亮之圆,自己愁思之多,看到月亮而圆,再看自己身边物是人非,思念加上悲愁,双重情感负担,所以只能看着月亮,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

  但笼统概括一下就是中秋起源于上古时代,在汉代有所普及,在唐代定型,盛行在宋朝。所以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能有这样一个充满美好象征意义的节日流传到现在,这就是一种幸福,幸福在人们可以通过节日增加彼此间的距离。

  这就是中秋大概的起源历程。

  02中秋的发展和习俗

  中秋不止有中秋这一个名字,中秋还有祭月节、月夕、秋节、拜月节、月亮节、团圆节等一些别称。虽然有这么多名字,但最顺口的还是中秋节。

  中秋节在古代的形式很多样,不止吃月饼,还会干很多其他事情。比如赏月,赏月的风俗来自祭月,据说,八月十五中秋夜月亮距离地球最近,且最大最圆,唐代的时候,中秋赏月,诗句中也是频繁出现。

  赏月是有意义的一件事,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古人赏月,普通人可以寄托思念之情,文人才子赏月,把月亮比作人,创作出不少名句。现在的人赏月,也仅仅只是赏月,我们虽说是赏月,但很多人达不到赏月的境界,只能算作看月。

  赏带有一种敬佩之意去看待,而看则是毫无意义地看,看月亮圆不圆,亮不亮,如果又亮又大,拿起手机拍拍照,这算赏月完成,从赏月变成看月,最后变成拍月,幸好月亮的照片没有洗出来,否则灰落照片一层又一层,无人问津。

  中秋到了宋朝,可谓是热热闹闹,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竿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宵。

  中秋的夜晚,达官贵人搭设饰台,而普通老百姓都忙着去酒楼赏月,可谓热热闹闹。宋代这个中秋可谓上至贵人,下到普通老百姓,都在中秋这个节日里,享受这一天的快乐。

  大家知道宋朝纸币开始出现,纸币出现,市场会流通,人们交易、生活更加方便,挣的钱多了,大家喜欢追求精神世界的丰富,有娱乐节日,在盛兴的宋朝可谓是万众追捧的节日。

  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从开篇的“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中就可以看出,苏轼这首词大醉了一晚,赏月赏够了,突然思绪涌上头脑,兴之所至,作词一篇思念弟弟苏辙。

  苏轼这首词把中秋这个节日真正带到了大家的心中。但宋朝人过中秋的时候,月饼并非必需品,比起月饼饮酒倒是更加普遍,苏轼的大醉可以看出,饮酒是中秋必不可少的。月饼在当时条件下,制作有一定难度,所以月饼并非家家户户首选。而酒水就不一样了,村镇,街坊,大都有酒肆,而且中秋时,有新酒上市,大家可以购置新酒来个大醉。中秋的夜晚,富人可饮酒高歌,穷人亦可置衣买酒,也可勉强欢迎,不能虚度中秋日。

  你看,宋朝人过中秋可是认认真真在过,买酒通宵,喝酒促膝畅谈,这是现代人缺少的一种娱乐,现在的人喝酒,倒头就睡,没有促膝畅谈,只有碰头听响。

  当然除了宋朝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之外,这些神话故事也丰富了中秋的元素,除了大家熟知的“嫦娥奔月”之外,还有“吴刚折桂”,据唐代小说《酉阳杂俎》中说,因为西何人吴刚修仙犯错了,才惩罚他去砍伐月中的桂树。这桂树随砍随长,永远也砍不断。

  当然还有神话“玉兔捣药”的故事,相传嫦娥身边有玉兔,嫦娥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时,惶恐中抱起了一只喂养的白兔子。白兔随着她升上了月亮,月兔在月宫中有个捣药杵,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这个神话传到日本后,就变成了玉兔捣年糕。

  有了宋朝的热闹过中秋,还有这些神话传说,中秋就是古代人民和现代人们的精神相聚的日子。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成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在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的法定节假日。

  你看,从古代发展到现在,中秋的习俗虽然慢慢所有改变,形式也在变,但中秋的发展是正向发展,中秋并没有落没下去,而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一天大家会团圆,诉说各自幸福美好向往。

  在看完中秋发展习俗古代人如何过中秋之后,最后再来看看中秋对古今人的意义。

  03中秋对古代和现在的意义

  先说古代,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农民在秋季丰收后,如果收成好,恰好到了中秋之日,可以好好地过个中秋节,促进文化繁荣,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丰富了古代人民的夜生活,大家可以互相诉说彼此的故事,也可以听老者讲故事,大家围坐在一起,饮着酒,赏着月亮,谈思念的人。文人才子,饮酒赏月,兴致起来还能做文章。

  达官贵人也可以促进彼此间的交流,串串门,互相道个祝福,增加关系的增加关系,增加不了的至少缓和一下,至少开开心心过完中秋再说。

  不管对什么人,在古代中秋的意义,在每个人心中都是不一样的,在文人才子眼中中秋可能是做文章时的灵感;对于普通人而言,中秋就是一天欢乐的日子,不管昨天有多苦,今天该乐还得乐过好开开心心的一天再说;对于富人而言,是摆弄自己的最好时刻,设台宴请宾客,然后互相谈论。

  现代的人,去哪里,只要想去,不顾一切,毅然决然前往,很久不回家,很多人都有背井离乡之感,感觉没有混到出头之日,回去就意味着失败,失败意味着要受别人的嘲笑。许多人顾及到了别人看自己感受,忽略了家人思念的感受。

  我们大可以在团聚完后,和家人聊聊天,月亮可以晚点拍,先把手机充上电放着,然后和家人好好聊聊天,大家虽然不能做到畅谈,至少能长谈吧。

  了解中秋的起源,发展和一些习俗,还有古人是怎么过中秋的,说这些无非是大家意识到过中秋的时候多些在意和用心,在意身边人,在意天上的月亮,多看看身边的人,多看看月亮。



(责任编辑:董方婷)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追溯中秋之起源,除了“嫦娥奔月”,还有这些,作者:啃书少年,来源:百家号,来源地址:)

相关新闻

即时要闻

今日专题

热门资讯

佰里服务-公众号

扫码关注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