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有何说法?

2023-01-06

作者: 惠农网

来源:百家号

A-
A+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我们已挥手告别2022年,迎来了崭新的2023年,而这个2023年非常不一般,有着“闰二月”、“黑兔年”、“双春年”三大增益效果的加持,可谓是百年难遇。

  但热闹归热闹,此时天气是越来越冷了,这不小寒节气将至,作为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特殊时令,小寒节气的到来也意味着冬季最冷气温的到来。而对于小寒节气,民间也有俗语称“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这是什么意思?小寒比大寒还冷吗?下面就带大家了解下小寒相关的有趣知识。

  俗话说“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有何说法?

  “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的意思非常通俗易懂,说得就是小寒天气一般比大寒天气要更冷一些,而这是十分常见的现象,因此也就不稀罕了。但很多人就不解了,既然小寒比大寒还要冷,为什么还要叫小寒?有研究学者指出,这和中国传统文化所讲究的“物极必反”有关,认为小寒节气后是大寒,然后气温迅速回归立春,这样才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

  另外,小寒比大寒冷也并非无科学道理。众所周知“冷在三九”,意思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在三九天。而数九是在冬至节气当天开始的,每隔九天为一个单位分别为一九、二九、三九,一直到九九。从时间上来算,小寒节气恰好是处于三九期间的,是一年中的最冷时候,由此来看,小寒是要比大寒更冷一些。不过我国南北地区气候差异较大,具体小寒和大寒哪个更冷,还得根据当地的气候变化和冬至节的时间来定,是没有一个准确答案的。

  小寒的禁忌有哪些?

  小寒作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古代民间自然少不了对应的各种禁忌,而小寒常见的禁忌有以下四种:

  1、忌熬夜

  小寒节气,气温骤降,尤其是夜间阴寒之气较甚,因此晚上熬夜容易损伤身体中的阳气。而人体一天也有“春生(早晨)、夏长(中午)、秋收(下午)、冬藏(晚上)”的规律,其中冬藏藏的就是阳气,有条件的话尽量选择早睡晚起。

  2、忌睡前洗头

  古代和现代不一样,没有相应的取暖风干设备,人们洗头之后往往都是自然风干。但在极寒的小寒时令,这一行为就显得尤为不妥,而睡眠是人体最为脆弱的状态,因此睡前洗头很容易被寒湿侵入,影响到身体健康。

  3、忌深夜出门

  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而深夜又是阴气最盛阳气最弱的时候。因此深夜徘徊在外,不仅不吉利,而且也不安全。

  4、忌暴饮暴食

  小寒时节,气候寒冷,不少人都认为多吃点就能补充热量和能量。但此时又是人体阳气较弱的时候,身体运化不了太多的食物,吃得太多,暴饮暴食的话反而会容易增加肠胃负担。

  小寒为什么又叫“思归节”?

  俗话说“小寒游子要思归,大寒岁末庆团圆”。在这小寒之日,年味渐浓之时,也到了人们准备收拾行囊,动身返乡的时候了,而小寒首候“雁北乡”,古人认为大雁都回归了,作为游子更应该回家看看。因此,久而久之小寒就成为了“思归节”的代名词。

  另外,我国又将“五天”称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所以一个节气又被称为“三候”。而小寒除了首候“雁北乡”之外,还有二候“鹊始巢”,意为喜鹊噪枝,已经开始筑巢,准备繁殖后代了;三候“雉始鸲”,意为雉鸟开始不时地鸣叫,寻觅着自己的伴侣。

  小寒各地习俗有何不同?

  1、广州吃糯米饭

  小寒节气,广州地区有早上吃糯米饭的习俗,加上一些广式的腊肉和腊肠,伴在饭里来吃,十分温补。

  2、南京吃菜饭

  老南京小寒这一天讲究吃菜饭。所谓菜饭就是青菜和米饭一起翻炒,加入咸肉、香肠、火腿、板鸭丁,其中矮脚黄、板鸭都是南京的着名特产,极具南京特色。

  3、天津吃黄芽菜

  旧时天津有小寒吃黄芽菜的习俗。所谓黄芽菜并非蔬菜品种,而是白菜的一种旧称,因其菜心泛黄,在一些地区便有了类似的叫法,如黄芽菜、黄心菜等。

  4、江浙吃花生

  江浙一带有小寒吃花生的习俗,花生可以健体,当地俗谚云“小寒喜庆长生果”、“小寒花生食来年”等等。

  5、宁夏吃羊肉

  宁夏在小寒这天有吃羊肉、喝羊汤的传统,而当地最有名的当属“盐池滩羊肉”,羊脂甘腴,毫无膻态厚腻之感,是国内外羊肉质量最好的一种。

  6、北京吃腊八粥

  腊八在小寒节气前后,因此,在北方通常有小寒吃腊八粥的习俗,比如北京等地。腊八粥顾名思义就是八种食材熬成的粥,有小米、白米、黄米、江米、栗子、去皮枣泥、菱角米、红豇豆等。

  总的来说,小寒和大寒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但因为隆冬三九也基本上处于小寒节气内,因此固有“小寒胜大寒”的说法。但无论是小寒冷,还是大寒冷,此时节气的重点都是要养生防寒、加强锻炼才行,毕竟马上就要过年了,有个好身体才能开心过大年。

  另外,小寒同样属于腊月的节气,而腊月的习俗也是有很多的,如食腊八粥、扫房、请香、祭灶等,以迎接新年的到来。


(责任编辑:董方婷)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 惠农网,来源:百家号,来源地址:)

相关新闻

即时要闻

今日专题

热门资讯

佰里服务-公众号

扫码关注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