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老传统“1踏2扫3植4放”,民俗多多

2023-04-04

作者:畅谈民俗点滴

来源:畅谈民俗点滴

A-
A+

  诗云:“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到了清明节,到处花红柳绿,百花齐放,民间多是踏青赏花,当然更是扫墓祭祖之时。你知道清明节还有哪些传统习俗吗?简要归纳四点:1扫2踏3放4植,看看都有什么说法。

  1踏:踏青赏景

  清明节,也叫“行清节”、“踏青节”等,看来清明踏青赏花顺景也是一大特色。

  诗云:“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这个时候,桃花红、梨花白,柳树随风飘荡,到处鸟语花香,小草萌动,绿意盎然,一片生机勃勃,正是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时候。

  因此,到了清明佳节,人们三三两两,三五成群到处踏青游玩,呼吸新鲜空气,锻炼强健身体,何乐不为呢!

  2扫:扫墓

  清明节,在民间也被称为“祭祖节”等,甚至被称为鬼节,也就是祭祀祖先,缅怀先祖的节日。

  诗云:“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可以看出,自古以来清明扫墓祭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到了清明佳节,人们往往进行扫墓,打扫卫生,清理枯草杂枝,而且还进行添土整修。

  这一传统习俗,流传千年而不衰,是弘扬孝道亲情、凝聚家族合力的风俗,也是清明节的主要内涵。

  3植:植树

  我们知道,每年的公历3月12日,被定为植树节。这源于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三周年,起因是1928年3月12日举行了植树仪式,后来,干脆就把孙中山逝世这天,定做植树节,更有纪念意义。

  其实,在历朝历代,清明节又称“植树节”。这直接与清明祭祖扫墓有关,因为坟墓人们一般在祭祀节日前往,而且地处偏僻,枯草丛生,不容易找到。于是,在清明节这天,人们栽上松柳等树,便于查找。后来,慢慢演变为植树节。

  俗话说:“植树造林,莫过清明”。这时候,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正是草木萌动发芽时期。因此,要趁此良机,抓紧植树造林。

  4放:放风筝

  清明节,也被称为风筝节!过去,进入传统放风筝是一项非常有意思的游戏,尤其是到了清明节,更是忙得不亦乐乎!

  古诗有:“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春分荡漾,春暖花开,春和景明之时,正是放风筝的好天气。因此,到了清明节,野外空旷的地方成了放风筝的好地方,也是踏青游玩的项目。

  放风筝,是古代中国人民聪明和智慧的结晶,成为一种通信工具,又称纸鹞、纸鸢或者风琴等等。据说,风筝能带走不如意的事情,让人心情愉悦,幸福欢乐。

清明节也被称为祭祖节、踏青节、风筝节和植树节,这也是清明非常重要的传统习俗,“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到了清明佳节,要是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在游玩之时,也要记得回家,不能贪玩。


(责任编辑:方婷)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畅谈民俗点滴,来源:畅谈民俗点滴,来源地址:)

相关新闻

即时要闻

今日专题

热门资讯

佰里服务-公众号

扫码关注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