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化龙,一个岭南古镇的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创新

2023-11-20

作者:新华网

来源:新华网

A-
A+

  珠江口的黄埔大桥沟通着珠江东西两岸,繁忙而有序。大桥西侧正是广州市番禺区化龙镇。

  化龙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关于它的名字,还有一个传说,“传说南宋末,黄粤南由新会来化龙定居,其子黄龙在村南建龙山寺,自任住持。死后,乡人传说他化龙归天,故村名为化龙。”

  千年古树见证着“化龙”名字的由来

  “出神入化”,珠江岸之明珠

  得益于珠江入海口的地理位置优势,自南宋起,化龙便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经贸与文化交流盛极一时。北临莲花山,南接珠江,东临狮子洋,沙路炮台扼守关要,化龙自古至今一直作为战略要地。山水环绕的化龙,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五角星代表化龙所在位置,被誉为“珠江岸边的明珠”

  历史上有不少名仕大家出身于化龙。比如“岭南三大家”之首的屈大均、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的陈树人、一代大儒熊十力等,都是土生土长的化龙人。北宋文坛领袖苏轼、清朝举人邬彬都曾在化龙定居过。数不尽的名流贤士,为这块土地留下了珍贵的文化宝藏。

  如今的化龙镇,隶属于广州市番禺区。番禺,《山海经·海内经》中记载,黄帝后人番禺是最早的造船之人,番禺生的儿子奚仲,在船的基础上发明了车,其儿子吉光协助父亲造车。据传说,奚仲最开始造出的车采用圆形车轮,行驶平稳,但车轴容易损坏,因此并不牢靠。于是,他在化龙觅得了适合制作车轴的黄花梨木,改良后的车运力大大提升。后来,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车,夏后时奚仲所造。”由此可见,化龙与“造车”之间的联系源远流长。

  为了对这座岭南古镇的感知更加生动、具象,我们踏上了一番文化寻访之旅,在秋高气爽之日 “邂逅”化龙。

  钟灵毓秀,文化底蕴深厚

  晨光熹微,小商小贩沿街叫卖开启了小镇热闹的一天。穿过古朴的街道,走进化龙的各个村落,最具乡土风情的,莫过于一座座古祠堂。塘头村后山黄山祠、莘汀村屈氏大宗祠、山门村大宗祠、潭山村许氏大宗祠……这些祠堂历经沧桑,见证着历史和家族变迁与发展。

  位于潭山村的许氏大宗祠是一座拥有700年历史的元代祠堂

  除了祠堂,这里还有很多古建筑,仿佛诉说着化龙悠久的历史。

  登高望远,船行波平,沿沙路炮台遗址公园的台阶拾级而上,一门仿制的德国克虏伯大炮坐落在最大的3号炮台内,近圆形炮池内壁“炮弹龛”环列、六条规则的炮轨依次展开,令人遥想当年的海防风云。

  沙路炮台是清朝光绪年间所建

  “一百多年前,沙路炮台与珠江北岸的鱼珠炮台和黄埔牛山炮台、长洲系列炮台共同扼守广州通往狮子洋的水上交通要道,在珠江上形成‘五虎擒羊’的态势,成为当时广州军事防御的一道重要防线。”番禺区文联顾问、民俗专家屈九介绍道。“现如今的沙路炮台,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吸引不少游客驻足参观。”

  穿过长长的石板街,一座由“生蚝壳”搭建的房子格外引人注目。广府民俗文化专家、副研究员梁谋表示,“化龙镇河网纵横,村民因地制宜,从岸边沙堤中挖掘出大量生蚝壳,以此砌墙,因而建起来的‘蚝宅’不积雨水,冬暖夏凉,十分坚固,不怕虫蛀。而且,它的外立面七棱八角、凹凸不平,甚至有尖锐的地方,可以防止蟊贼翻墙入院,具有防盗功能。据考证,像这样用蚝壳筑墙的做法最早源于南北朝时期,传播于明代,盛行于明清时期。”

  历经600年风吹雨打仍屹立不倒的“蚝宅”

  如果说古建筑是化龙的外在美,那么各村街坊一定是化龙的内在美。小镇的生活气息浓郁。这里生活的百姓勤劳朴实、忠厚良善,对传统文化的敬重更是可见一斑。乞巧、飘色、龙舟、龙狮、曲艺等民间文化艺术历久不衰,获得的荣誉也不计其数。

  正午过后,在潭山村文化综合社区中心的乞巧工作室内,广东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许冠其的弟子潘少芬正在制作乞巧作品——泡沫纸板比对图样、剪裁形状、穿针引线、绣出花样、边缘封胶、拼贴成形……

  一群弟子围观学习潘少芬的乞巧制作过程

  乞巧原指向织女乞取智巧,因此“七夕节”又称“乞巧节”。这里所说的乞巧是制作古装扮相的公仔并搭建场景以展现特定故事主题的一种技艺,而飘色是岭南地区一种融戏剧、魔术、杂技、音乐、舞蹈于一体的表演活动。

  服饰华美的乞巧公仔由纯手工制作完成

  “乞巧大师”许冠其老先生今年已92岁高龄。上世纪八十年代,他承担起接棒传承之重任,专注乞巧制作三十余年。如今,潭山乞巧、潭山飘色不仅扬名广府地区,还被列入番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潭山乞巧、潭山飘色所获得的荣誉

  在潭山村历史博物馆大厅,以《长生殿》命名的乞巧作品赫然陈列。化龙文体中心李维倩主任骄傲地说,这是荣获中国民间艺术作品最高奖项——“山花奖”的作品。它并没有讲述七夕节传统牛郎织女的故事,而是从白居易《长恨歌》中“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汲取创作灵感,描绘了唐明皇与杨贵妃在长生殿向七仙女焚香盟誓,感动上苍的美好场景。

  《长生殿》荣获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该乞巧作品长4.3米、宽3.4米、高3米,场面宏大。光人物造型就有100多个,还包括了鸡蛋雕花、丝袜造型花、彩色玻璃窗等制成的宫廷、楼阁、花园。采用了立体展示、空中飘浮和360度自动旋转等飘色制作技法,独具匠心。

  稍作停歇,再次启程。下一站是潭山村浩明幼儿园,在这里,三五成群的小小 “能工巧匠”正聚精会神地制作乞巧公仔手工艺品。指导老师介绍说,这是幼儿园开展的乞巧特色课程,希望借此锻炼小朋友们的动手能力,同时传承当地的民俗文化。这一针一线不仅串联起下一代对艺术和美的启蒙,更潜移默化地加深了他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一位“巧男”正使用小型缝纫机制作乞巧

  探寻过许氏大宗祠、沙路炮台等古色古香的文保单位,近距离感受了 “乞巧”、“飘色”等熠熠生辉的传统民俗文化后,不禁好奇,化龙的近现代文化是否出现了崭新的变化?

  带着这样的疑问步入赋咏艺术馆,映入眼帘的是琳琅满目的书画作品。俯仰天地,山水之间皆气度;纵横古今,车水马龙皆繁盛。

  赋咏艺术馆中展示的书画作品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番禺区文联副主席曾海亮在此以茶待客,讲述当地绘画的故事。清末民初,化龙的陈树人与高奇峰、高剑父受西方艺术思潮和近代中国艺术革新运动的启发,融合中西绘画之长,着重写生,创立独具一格的岭南画派,与京津派、海派三足鼎立,成为20世纪中国画坛的三大画派之一。

  在技法上,岭南画派讲究“撞水撞粉”,所谓何意?即在画好的笔墨痕迹上加入恰当比例的水或粉,使之相“撞”,达到融润自然,情绪表露收放自如的效果;在题材上,岭南画派并不局限于传统国画的山水花鸟,而是呈现出更多包含工业主题和时代特征的作品。

  曾海亮创作的《番禺长卷》,目前悬挂于番禺区政务服务中心

  天色迟暮,夕阳给云朵镀上了一层金边,宛如岭南画派在化龙近代文化史上增添的那浓墨重彩的一笔。

  与时俱进,见证产业腾飞

  时至现代,化龙在“鱼米之乡”的基础上,利用肥沃的土地促进种植业进一步蓬勃发展。这里的土质分为几种,复甦(sū)是黑土,由冲积平原堆积而成,以种果、种蔗、种蕉、种粮食为主;此外,还有黄色和红色的酸性土,适合种植花卉。在解放初期,化龙盛产的香蕉品质好、个头大。改革开放后,为提高经济收入,化龙转向花卉种植,阴生观叶植物逐渐形成品牌,闻名遐迩。化龙的“绿萝”被评为广州市第一批名优农产品、番禺区特色旅游农产品,中国绿萝的行业标准,是由化龙制定而成的。

  除农业方面取得的成就外,化龙的工业实力更是不容小觑。化龙在神话故事中所具有的 “造车基因”在现代工业中得到了神奇的“再现”。

  2017年,广汽集团投资450亿元在此地打造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成为了番禺区“整车制造+研究院+零部件配套+物流配套”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的主要承载地。今年10月,中国第一台量产超跑昊铂SSR在这里交付,中国第一条超跑生产线顺利投产。昊铂汇聚了汽车、航天、航空、高端电子、尖端材料等各领域的顶尖科技力量,打通了中国首个超跑产业链。随后,定位“中大型豪华纯电SUV”的昊铂HT也迎来上市。可以说,汽车产业撑起了化龙经济的“四梁八柱”,更是带领化龙以“超跑速度”实现飞跃。

  广汽埃安品牌部负责人伍世楠表示,我们的愿景是借助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世界“变道超车”的机遇,以超跑为载体,从研发、设计、试制验证、智造、产业链等领域全方位提升中国汽车工业能力,并致力于将化龙打造为世界级的汽车基地。

  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汽车小镇”,化龙还在持续发力,探索汽车工业旅游与本地生态旅游的结合之道,建设汽车文旅体验基地。化龙文体中心李维倩主任认为,“工业的发展将带动旅游业,通过先进的汽车技术吸引人们前来参观学习,同时有助于推广当地的特色民俗与传统文化。”

  化龙寓意着“化龙而升”,以往代表着地理上引领珠江“蛟龙入海”,以及“龙腾虎跃”的文化自信。无论是源远流长的岭南文化、融通中外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还是敢为人先的创新文化,都为这个小镇刻下了深深的烙印。而今后,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这里或许将更多展现着中国智造的进步与腾飞。(文/王梦冉)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邂逅”化龙,一个岭南古镇的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创新,作者:新华网,来源:新华网,来源地址:http://www.news.cn/auto/20231107/8aeb93916e1c47a18fe37d1bee1bc1f4/c.html)

相关新闻

即时要闻

今日专题

热门资讯

佰里服务-公众号

扫码关注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