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辉丨中国美术正在走出自主发展的新路

2024-05-31

作者:

来源:文汇网

A-
A+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以其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发展格局。这种观照全球的眼光,既让中国美术的当代视野极为开阔,也让中国美术高度自信地走出自主发展的新路。

  一个鲜明标志,就是新时代美术没有按照所谓全球化艺术模式来规定其当代性样式,而是在继承中外一切优秀传统的基础上,通过艺术所凸显的民族复兴形象与宏大史诗叙事,展现一个民族的现代艺术精神与现代语言形制。

  大历史观大时代观的使命意识,促发视觉史诗创作新高潮

  从来没有哪个历史时期像新时代这样如此深刻地把美术繁荣发展与塑造民族、国家形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进入新时代以来,国家层面立项并先后组织完成的大型美术创作工程,基本以百件数量级的作品量和博物馆级的作品尺寸,填补了中国美术史有关大型历史画创作的空白,完成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国家博物馆、国家和省市级美术馆等有关中华文明史、中国革命史、改革开放史,尤其是新时代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繁荣历史的视觉史诗建构。

  比如耗时三年、荟萃了当代美术精英而实施的建党百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是党史题材美术创作首次覆盖百年各时段、最能体现当代党史研究成果与当代艺术创作风貌的一次百年党史视觉艺术再现,这些作品尺幅巨大、场景开阔、人物众多,将历史风云与人物塑造融为一体,既体现了历史画宏大叙事的造型艺术传统,也体现了多维空间组合、多种图像隐喻的当代艺术创造。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西广场上矗立的五座纪念碑式的主题雕塑,是建党百年最能留得住的公共艺术。党史百年艰苦卓绝却永葆初心的奋斗精神,都高度浓缩在《旗帜》《信仰》《伟业》《攻坚》和《追梦》这五组群雕之中,人物塑造的个性化与典型性、形象描写的细节化与象征性、整体造型的动态性与凝固感,堪称新时代为历史创造的时代艺术经典。

群雕《追梦》

  对于视觉史诗的书写,还体现在新时代举办的第十二、十三届全国美展,第五、六、七届全国青年美展以及众多各种全国性美展之中,人们感受到的是美术家对于新时代社会生活全方位的触摸,以及他们通过精巧的艺术构思和精湛的个性化语言对新时代现实生活的审美映现。新时代主题性美术作品所描绘的当代社会生活面宽广、丰厚而富有温度,那些描写青年们自己身边生活,发掘了他们身上所传递的时代气息的作品更让人印象深刻,成为新时代最有力度的时代形象。

  守正创新的发展观,全面激活美术各门类平衡持续繁荣

  视觉史诗的书写所唤醒的主题性创作,最根本地关涉了对造型艺术本体价值问题的探讨。

  艺术全球化所宣扬的艺术当代性,主要指媒介跨越或媒介边界不断被模糊的先锋性,观念艺术被高度政治标签化并反对其基本的审美属性。但如果艺术的当代性仅仅指涉用当代多媒介特质进行图像生产与图像转用,进而否定造型艺术那些最基本的艺术规律与审美特征,那一定存在着思维逻辑缺陷,是应当警惕的全球化意识。

  新时代中国美术最大的自信,就是不再仰望和盲从那些把媒介创新作为当代性唯一特征的当代艺术学说,而是回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在弘扬中国画写意精神之中进行现代艺术语言的创新转化。

  在众多美术创作工程中,不乏大型现代中国历史画创作,这些画作既要通过场景描写营造历史环境,也要塑造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形象,更重要的是这些作品是中国人物画,这意味着传统笔墨与现代人物造型的有机结合,并能较好地体现写意人物画的艺术特点。显然,中国画的现代发展始终是新时代美术创作最深刻的艺术创新体现,它一方面要能呈现图像时代的视感经验,另一方面又能深蕴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与笔墨传统。

  工笔画在新时代获得的全面繁荣兴盛,最有说服力地表明了这种绵延千年的绘画如何在描绘新时代广阔的社会生活中汲取丰厚的现代精神,如何在凸显现代视觉经验中进行的创新性发展,它是新时代传统绘画绽放的最艳丽的花朵。

  的确,没有哪个时期会像这个时代的中国艺术这样,如此深刻地具有民族的根性意识和如此强烈的创造精神,而协调这两者紧密结合的则无疑是对中国现代生活的深刻体认,尤其是这种体认深含的现代社会人文精神。

  实际上,这种守正创新已被作为艺术方法论而被延伸到一切引进而来的油画、版画、水彩、雕塑等门类。在新时代,对欧洲油画传统的尊重使中国勃兴新古典主义并形成庞大的写实艺术群体,这成为新时代中国绘画的主流现象,也是世界艺术史罕见的当代奇观。新古典、新写实并非欧洲传统绘画的复制,而是现代中国美术家如何在承传欧洲油画传统的基础上予以本土化改造与当代性创新。“意象油画”是新时代美术的热词,意象油画研究院缘此创建,其每年举办的制度化的观摩研讨以及举办的“意象油画双年展”等,都是新时代在本土深耕外来艺术并对其赋予新的文化活力的典型艺术案例。

获得第 十三届全国美展 艺术设计类金奖的作品“飞跃号”磁悬浮列车概念设计

  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是新中国创建的国家级全国美术创作盛会,新时代举办的第十二、十三届全国美展让人们看到国画、油画、版画、水彩、雕塑、壁画、综合画种和艺术设计的均衡发展,还凸显了综合材料绘画、漆画、陶艺和实验艺术等新领域的艺术成果。这鲜明地区别了以装置、影像、观念为主导而排斥所有架上艺术的所谓全球化艺术,这种对包括外来艺术在内的全美术门类的平衡性发展,正是新时代中国美术当代性独有的表现,其背后深蕴的正是“守正创新”的文化发展理念。

  打开院墙与引入殿堂,科技艺术赋能的新业态

  “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美术馆建设要“在高质量收藏、高水平利用、高品质服务上下功夫”。正是在新时代,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新艺科调整、美术馆软件提升,让美术教育打开院墙、使公众走进艺术殿堂,通过科技赋能艺术的新型美术业态。

  文艺对全民族、全社会的“培根铸魂”作用,已经成为新时代文学艺术家伟大的时代使命。美术教育既是美术专业技能培养,更是提升全民族美育的重要方面,这意味着美术教育的学科建设要体现有关人的审美理想、审美品格的养成。新时代美术学科的调整与完善,突破了造型艺术、艺术设计的学科单一性,把动漫、建筑、环境、数媒、实验艺术和视觉传达等均纳入同等比重的学科建设范畴。新艺科的交叉互融,表明了专业美术学院为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需求,从单一的艺术家培养转换到多种艺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科配置变化。

  新时代全国美术馆迎来大建设的新高潮,美术馆建设不仅已达到对全国各省、区、市的覆盖,而且上海美术馆移址中华艺术宫、广东美术馆白鹅潭新馆、武汉美术馆琴台馆、深圳美术馆新馆等都是老馆新建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超体量的美术馆。

揭幕不久的广东美术馆白鹅潭新馆外景

  这十年,文化和旅游部通过持续组织全国重点美术馆、全国美术馆藏品展出季、全国优秀策展项目及公教项目等评审机制,极大地促进了美术馆行业对作品的高质量收藏、高水平利用和高品质服务;而定期举办的策展人培训班或各种类型的策展讲座,也有效提升了国内美术馆在展陈策划上的学术水平。走进美术馆,已成为新时代公众日常文化休闲与提升艺术欣赏的一道靓丽风景。

  新时代中国美术走向国际已十分普遍,这不仅体现在威尼斯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等大型国际艺术展少不了中国艺术作品的份额,而且北京双年展、上海双年展、广州三年展也不乏众多国际当代艺术家的积极参与。值得一提的是,双年展中国化现象特别突出,一方面是将架上艺术予以双年展制度的策展,如已持续七届的杭州中国画双年展、持续五届的中国油画双年展、持续11届的深圳水墨双年展等,都试图通过双年展体制来推动某个画种的当代发展,形成了鲜明本土特色的双年展机制;另一方面则是在成都、济南、昆明、武汉等新一线城市创建双年展,其邀请的国际艺术家均在20余个国家及地区以上,展品规模多达272至476件/组之间,并着眼于科技与艺术的结合,大量运用虚拟仿真、AR、VR、影像互动等科技艺术,探索作品的多元形态表达,极大地增强了观众的沉浸式观展体验,体现了艺术新质生产力对城市发展的崭新赋能。

  应当说,新时代所打开的美术教育院墙、所提升的美术馆流量、所探索的科技艺术交叉,都共同指向了中华民族整体美育水平的提升与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的聚增,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美术新业态。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尚辉丨中国美术正在走出自主发展的新路,作者:,来源:文汇网,来源地址:http://www.news.cn/shuhua/20240530/3b1f4e06a9a745daab09ba50435cae33/c.html)

相关新闻

即时要闻

今日专题

热门资讯

佰里服务-公众号

扫码关注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