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女生拿下数学竞赛全球12名,莫以学历论英雄

2024-06-15

作者:孔淑婧

来源:红网

A-
A+

近日,来自江苏淮安的17岁女孩姜萍获喜讯,以全球排名12的成绩入围数学竞赛决赛,成为赛事历来首个打进决赛的中专生。组委会公布的决赛名单显示,此次晋级的801名选手中,多数来自清华、北大、麻省理工、剑桥等名校。据了解,姜萍所学习的专业是服装设计,但对数学非常痴迷,在课余时间始终坚持自学,曾花了2年自学偏微分方程。(6月13日 上观新闻)

  姜萍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天赋成功入围了2024年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简称“阿里数赛”)的决赛名单,并以93分的高分获得了全球第12名的优异成绩,这深刻体现了学历并非衡量能力的唯一标准,其成就更是打破了人们对学历与能力的传统认知。

  文凭代表不了水平,学历代表不了能力,姜萍虽然就读于中专,但她对数学充满热情,通过两年的自学,成功掌握了偏微分方程知识,这一事实说明,学历只是知识获取的一种方式的证明,并不值得被社会盲目崇拜甚至大力追捧。

  而数学天赋如此惊人的女孩为什么因为会“位不配德”呢?其背后是人才选拔机制的漏洞。在对学生的教育培养中,僵硬化的教育教学体系要求“唯高分论”,中考分流的选拔机制更是对偏科人才十分不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逐渐在对分数的畸形追求中偏离初心。如今的教育体制亟需改革完善,应试教育只强调学生学习的广度而忽视深度,只要求答案的正确却忽视创新批判思维的培养,教育体制应当发挥培育、启发性作用,而非将学生模板化、标准化。

  同时,当“中专”学历的女生获得数学竞赛12名时,人们的惊讶正是反映了当今社会的学历偏见,在大众普遍的视野中,大学>高中>中专,社会对学历的过分看重,导致了对中专等职业教育学历的偏见。这种偏见不仅影响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和发展空间,也限制了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路径的机会。

  中专女生姜萍在全球数学竞赛中的出色表现,打破了人们对中专生能力的固有认知。这充分说明,只要给予足够的资源和平台,中专生同样能够展现出惊人的才华和潜力。这一事件背后反映出教育资源公平性问题,在很多情况下,教育资源的分配并不均衡,一些学校由于经济、生源性质等因素,无法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长发展,也加剧了学历歧视。社会应该推动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

  我们应该摒弃对学历的过度崇拜和歧视,回归理性看待学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和努力,不以学历论英雄,而是以实际能力和贡献来评价一个人。同时,企业和社会也应该建立更加科学、全面的人才评价体系,不仅仅看重学历,更要注重个人的实际能力、工作经验和职业素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公平、客观地评价人才,让更多有才华的人得到应有的认可和机会。(孔淑婧)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中专女生拿下数学竞赛全球12名,莫以学历论英雄,作者:孔淑婧,来源:红网,来源地址:http://www.news.cn/comments/20240614/365c7525f69143ff8de8a51cfd635422/c.html)

相关新闻

即时要闻

今日专题

热门资讯

佰里服务-公众号

扫码关注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