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文学奖得主:报告文学是用双脚走出来的

2016-08-26

作者:周豫 黄羽茜

来源:南方日报

A-
A+

著名报告文学作家李春雷亮相2016南国书香节南方文学周,与读者互动交流“报告文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作为鲁迅文学奖历史上最年轻的报告文学作家,谈及报告文学的创作经验,他直言:“报告文学不是用双手写的,而是用双脚来创作的。”

此次来到现场,他还讲起了自己与广东的缘分。2004年,他凭长篇报告文学《宝山》获得鲁迅文学奖,颁奖大会就设在广东深圳,他表示,“广东是我的福地,一直默默无闻的我是在这里走上了红地毯,捧得大奖,直至今日仍对此心怀感激。”不仅如此,他在广东还实现了创作上的转型。《木棉花开》作为中国报告文学史上轰动一时的大部头作品,写的是已故原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的事迹。当时,李春雷应邀到广东采访写成此作,并在该作品影响下创作了一百多篇短篇报告文学作品,实现创作生涯的转折。

回忆起写作《钢铁是这样炼成的》时的经历,李春雷透露,当时自己为了描写出钢铁工厂工人作业的真实场景,在邯郸钢铁公司住了一年,深入一线体验工人生活,“每一种题材都能写出好作品,关键在于创作者有没有真正地投入那个题材,作者的创作热情十分重要,唯有热情才能将作品写出灵性、写得柔软。”对于部分报告文学作家没有思想又缺乏承当,使得报告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沦为广告文学,他对此提出批评,他说:“报告文学不是用双手写的,而是用双脚去创作,因为它需要大量的实地或是现场采访。而很多作家缺少吃苦精神的创作态度决定了他们不可能走进生活现场、走向一线,难以写出好作品。”

“纪实文学作家的年龄相对较大,他和诗人、散文家、小说家是不太一样的,需要作家有充分的历练,完整的知识结构、相对成熟的世界观、丰富的生活阅历。要想有这些积淀,没有点年龄是不行的。一个十八岁的小孩写一首诗可以发挥自己的天才想象,但是你写报告文学是不可以的。它需要你对真实的生活、对窗外的世界有充分的认识。所以纪实文学作家需要广泛地学习,深入得要透彻,这样才是个成熟的作家。”李春雷说。

对于写作者而言,“纪实”和“文学”两个方面的平衡把握恐怕是最难的问题,“其实纪实文学作品就像一首歌一样,歌词和旋律两者缺一不可,就像 车之两轮,鸟之双翼 ,我们要去用文学纪录真实。”他强调,纪实文学的生命是“真实”,“作者应该站在事实的背后做一个叙述者”。

“要去描述真实的情况,尽量少站出来发表自己的观点,主观的东西要相对少一点。这不是绝对的,比如说司马迁写《史记》,他纪录之前的故事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但这种想象是真实的,是经过很多人印证过的,这是他自己掌握素材中最接近真实的这一部分。作为纪实文学作者,我们要追求最大化的真实,但有些时候进行适当地挪移,也是有的。”李春雷说。

当下,纪实文学在当代已经得到世界性的认可,不论是去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还是之前的前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他们获奖的都是纪实文学。在中国,当代纪实文学也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对于文学爱好者如何在文学创作中实现突破,李春雷建议创作者要时刻饱含足够高的创作热情,勤练自己的写作能力,等待合适的发展契机。

2001年,李春雷的《钢铁是这样炼成的》一炮走红,震动了文艺界,为了这本书,他的眼镜上升了200度,体重下降了10公斤。他一直有一个很喜欢的词叫“苦水磨剑”,“也正是这三四十年 苦水磨剑 的修炼,才有了今天这一点成绩。我很庆幸,从初中开始写日记,十年没间断,每天写三四千字,每个月十万字。这种修炼一直坚持到了工作之后。所以大家平常在日常生活中,有灵感、有感觉时一定要趁热纪录下来,这是一个最好的途径。”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周豫 黄羽茜,来源:南方日报,来源地址:)

相关新闻

即时要闻

今日专题

热门资讯

佰里服务-公众号

扫码关注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