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的思考

2016-01-21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全息网

A-
A+
 关于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的思考
作者:郭作玉 来源:《电子政务》杂志社

    首先感谢中科院电子政务杂志社为拙作《中国农村市场信息服务概论(修订版)》举行读书会,同时感谢各位领导、专家和同仁今天与会听我的汇报并一起交流,我相信自己能够从中获得很多教益。

  任何事物,首先都是一个客观存在。怎么认识它,推动它?解决认识的问题,方法的问题,很重要。认识到位,找到方法,绝对需要动力,需要兴趣。我认为,我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即有了探讨农村信息服务的动力和兴趣。

  主要动因,是我部当时分管信息工作的副部长范小建同志的一段话。有一天,在我部大楼316会议室座谈农业生产形势,大家为农民棉花生产及效益问题发愁,弄好了多收入几百亿元,弄不好则损失几百亿元,无论决策者还是农民都需要政策信息、市场信息和高水平的分析预测,农业部怎么指导,怎么做好信息服务工作,他讲道:“目前,怎样做好对农民的信息服务工作,非常重要,我们好像还没有找到有效的路子,甚至都没有破题,心里还没有底,还在深一脚浅一脚地工作。国外的经验,有不少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但更重要的还是要从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总结和探索。”他的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中。我认为,部信息中心是国家农业信息的中心,对农民做好信息服务工作首当其冲和责无旁贷,做好信息服务工作就是在为农业部完成中心任务效力;从这一点上讲,能为宏观决策和微观生产经营提供咨询参考,是一种站位很高覆盖面很宽的工作;如何做好信息服务工作,应该作为一个课题深入研究;当今农业信息服务,以提供市场信息为核心,这个特性要认识清楚;这一服务,已经历一个过程,阶段不同主体任务不同;要弄清楚现状;应该而且必须做好若干工作;在做好当前工作的同时,对未来发展还要有前瞻分析,等等。

  有了方向与目标,我是能够孜孜以求、以苦为乐的。蚂蚁啃骨头。蚕吃桑叶。历时5年,首版问世。又3年,复有修订版。

  时代的前进,形势的发展,要求人们必须加强学习与研究,所谓学习型社会,研究性工作。学习和研究,关键是把成果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下面,根据电子政务杂志社领导为今天读书会拟定的议题,就拙作的写作过程和主要观点向大家作一汇报。

  一、《中国农村市场信息服务概论》的成因

  (一)社会需要

  农村市场信息服务,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题。有社会需求,就有社会供给,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目前是求大于供、供不应求。需要总结研究,实现供求平衡。

  1997年,我国一段时间肆虐的通货膨胀实现了“软着陆”,国民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也开始进入了新的阶段:农产品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农业结构开始战略性调整,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的龙头带动作用开始凸显。

  1998年10月,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对农业信息工作提出要求:“完善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向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

  2000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0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文件中要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尽快制定农产品市场信息采集标准和规范,完善信息发布制度,建立及时、准确、系统、权威的农业信息体系。”

  2001年,农业部将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改名为农村市场信息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对全国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工作进行规划、指导和监督检查。当年,农业部出台了《“十五”农村市场信息服务行动计划》,要求基本建立起覆盖全国省、市、县、大多数乡镇以及有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中介组织和经营大户的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网络。

  (二)领导要求

  1997年我从农业部办公厅调任农业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当时分管信息工作的副部长万宝瑞代表部党组与我谈话,他说,信息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做好信息服务和技术服务;信息服务,一是为领导宏观决策服务,二是为农民微观生产经营服务;目前信息服务方面,存在对信息加工不够、综合分析不够、有用信息不够的问题;你从办公厅过去,希望着力推动信息服务工作。

  2001年,我部分管信息工作的副部长范小建在部内一次农业经济形势分析会的讲话中指出:“目前,怎样做好对农民的信息服务工作,非常重要,我们农业部好像还没有找到好的路子,甚至都没有破题,心里还没有底,还在深一脚浅一脚地工作。国外的经验,有不少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但更重要的还是要从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总结和探索。”

  2005年,我部分管信息工作的副部长牛盾在河南三门峡全国“三电合一”试点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强调:“为了更扎实地推进农业信息化,要尽快建立农业信息化的理论体系。”

  2006年,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曲维枝副主任来农业部召开农业信息化座谈会,我部部长杜青林在座谈时强调:“农业信息化工作,要加强理论建设。”

  (三)个人认识

  社会需要,加上领导要求,做好工作责无旁贷。但怎么才能做好工作呢?对一件事物,欲促其发展,必须花工夫首先认识清楚它的本质、特征和规律。农业部信息中心要做好信息服务工作,一定要认识清楚它的性质、特征和规律。

  通过思考,我认为我们所做的信息服务工作是农村市场信息服务性质。过去叫农业信息服务工作,为什么改了叫法?因为新叫法比较符合目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背景质的变化和农业信息内涵的深化。

  这可以从三个方面说:一是我国经济管理体制发生了变化,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决策主体单一化,物质匮乏、商品短缺,生产和消费都是靠指令性计划安排,大家对市场信息的客观需求不大。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主要依靠市场配置资源,决策主体实现了多元化,产能过剩、产品卖难时常出现,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离不开市场信息。二是我国的现实是人们已经在围绕市场情况考虑和安排生产、经营、消费活动。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农产品由短缺转为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经常出现卖难现象,市场约束越来越明显,时时处处需要市场信息导向。三是我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面对国际市场竞争,各个决策主体都需要及时掌握国际市场信息。在全新的形势下,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决策者和管理者需要掌握市场信息,农产品的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也同样需要掌握市场信息。

  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工作,是今天我们信息服务工作主要的任务,也是主要的特点,是信息服务工作的牛鼻子,也可以说是农业农村信息化的牛鼻子或突破口。牵一发而动全身,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工作做好了,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工作也将跟着被带动起来。

  所以,我认为应该努力研究农村市场信息服务课题,大力推进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工作。这本书,就是立足农业部门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工作的研究,是以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为出发点,系统地发散式地对相关工作进行探讨。

  (四)有关条件

  本人出生于农村,在农村长大,24岁之前系农民身份,当过几年生产队干部和民办教师,熟悉农村,热爱农村。大学毕业以后所做的工作,基本属于农村信息服务工作。在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期间曾编辑内部刊物《送阅件》和《农村工作》,在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期间曾编辑内部刊物《动态反映》和《农村经济研究参考》,在农业部办公厅期间曾编辑内部刊物《每日要情》和《农业部信息》。与此同时,本人所参与的政策研究、经济发展研究、信息分析等工作,应该也是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应用工作。

  在农业部办公厅工作时,曾经主编过一本政务信息服务方面的小册子(见插图1)。2001年,曾经主编过《增加农民收入--实例与分析》一书(见插图2)。2001年,作为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是《论加强农村市场信息服务》(见插图3)。当时,我的论文指导者、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王炳老师说:“这篇文章题目比较新,社会意义好,内容框架也比较好,日后值得扩写成一本书。”

  受领导同志讲话的启发和老师的鼓励,数年来本人对支撑自己观点和内容框架的农村市场信息服务资料有意识地作了积累。资料多了,慢慢地我就发现了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及整体性,对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的发展脉络有了一些感悟,对如何搞好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也有了一些抽象的认识。

  二、从农村市场信息有关的几个概念说起

  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须从概念谈起。

  概念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它所适用的范围。它或它们是人们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对大量丰富的感性材料进行反复思考,撇开表面的、次要的和非本质的因素,抽象和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的东西而建立起来的,并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而发展。它或它们对于人们的实践和认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每一门科学在解释客观世界的各种现象时,都要运用一系列的概念。毛泽东说:“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见《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2卷,第633页)。今天讨论农村市场信息服务,首先应该明确其本质属性和它所适用的范围,以有利于明确信息服务的任务,信息服务的主体和客体,有利于确定工作范围、思路和方法,有利于制定政策和出台措施,有利于形成科学的体制和机制。

  我认为,农村市场信息服务所涉及的最基本的概念有3个,即农村市场信息、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体系。根据个人理解,仅对三个概念表述如下:

  ——农村市场信息

  这里需要特别明确一下什么是“信息”。有多种说法。本人倾向于我国《现代汉语词典》对“信息”一词的有关解释,即指资料和消息。资料:是用作参考或依据的材料。消息:是关于人或事物情况的报道,同时也有音信的意思。

  农村市场信息,是指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在农村经济工作的决策与管理中和农村市场主体(即农产品的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在经济活动中所需要的全部信息。具体讲,它的内容包括:有关的理论、方针、政策;新品种、新技术、农业质量标准;农业生产资料的供求及其价格情况、农产品的供求及其价格情况;农村劳动力的情况;农村资金的情况;农村土地的情况;农村经济宏观情况,国民经济宏观情况,世界经济宏观情况等等多方面多层次的信息。它可以细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农垦、水利、气象、农机、农技、乡镇企业等行业方面的信息,也可以细分为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流通、消费、储藏等产业化各个环节方面的信息,还可以细分为有关的基础性信息、综合性信息、动态性信息和预测性信息。

  ——农村市场信息服务

  这里需要特别明确一下什么是“服务”。有多种说法。本人倾向于我国《现代汉语词典》对“服务”一词的有关解释,即指为别人利益、集体利益或为某种事业而工作。

  信息服务就是为他人利益或集体利益等提供有关的资料和消息,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就是为有关的决策与管理者和农村市场主体(即农产品的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提供农村市场方面的资料和消息。换言之,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就是为有关的决策、管理、生产、加工、经营、消费提供农村市场信息的活动。

  按照以上理解,可以说,凡是能够为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农村市场主体提供农村市场方面资料和消息的工作,都可以叫作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同时,在某种意义上说,凡是为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农村市场主体提供农村市场方面资料和消息的个人或单位,都是农村市场信息服务者或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单位;凡是主要或专门为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农村市场主体提供农村市场方面资料和消息的个人或单位,都可以被纳入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主体的范围。

  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从外部看它是我们国家整个市场信息服务的组成部分之一,从内部看它可以分为全国农业部门的信息服务、涉农部门的信息服务、民间组织和经济实体的信息服务等几个组成部分。

  ——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体系

  这里需要首先了解“体系”一词的意思。按照通常的说法,它是指若干有关事物互相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体系,顾名思义是指农村市场信息服务领域有关各方构成的一个整体。它应该包括农村市场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传递、存储以及分析、发布等有关多个环节,有关多种载体、媒体,有关方式、方法,有关部门、单位、社团组织和经济实体。

  关于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体系,目前事实上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其主要区别,是在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主体的范围界定上。前者理解,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主体就是指那些专司信息服务的组织,如信息中心、各种媒体、有关信息服务实体,不把有关政府部门、有关技术推广部门、有关教学科研部门以及有关社团组织、有关企业等看作是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主体。后者理解,除以上所说信息中心、各种媒体、有关信息服务实体等组织以外,有关政府管理部门对信息体系建设和信息服务工作有极重要的作用,有关技术推广部门工作实际上是在搞技术信息发布和传播,有关教学科研部门不但产生信息而且在不断地向社会发布和传播信息,有关社团组织在自己的活动中传播了很多的针对性很强的信息,有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也在产生、利用、扩散信息,它们都应该被列入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主体的范围。作者比较倾向于后面的观点。据作者在美国、英国、法国等国考察所知,那里对信息服务主体的说法,所接触到的当地的不少人都持上述后一种理解。对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主体的范围,作广义理解,无论如何也都会比较全面比较客观因而也会比较准确一些。

  在实际工作中,人们通常把“农村市场信息体系”和“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当成一回事。根据以上理解,叫“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可能更合适一些。加上“服务”这么两个字,至少便于我们认识和确定农村市场信息体系建设的主体及其外延,从而有利于相关的政策制定和工作安排。

  以上三个概念是本书写作所依据的基础性概念,本书的内容和体系皆建构其上,不少观点也由其脉络产生,书的封面设计也是对这种由点到面再到各环节从而形成体系的形象化显示。

  三、关于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发展阶段的分析

  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远的暂且不论,从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的发展变化,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可以说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

  ——以统计信息服务为主的时期: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农村改革以前

  该阶段我国农产品供给总体上是短缺的,农业发展的任务主要是解决生产与供给问题,生产与供给主要靠计划安排,市场的作用十分微小。农产品的生产者、加工者、经营者执行的是政府指令性计划,消费者没有太多的商品(物品、替代品)及花样可供选择,大家对市场信息不敏感。农业信息服务工作,主要体现在各种统计、汇总、报表上,为上级决策和有关计划制定工作服务。信息的收集、汇总是自下而上的,其反馈和利用是自上而下的,上下传递是人为规定的模式,是硬性的和指令性的。

  ——以政策信息服务为主的时期:1978年农村改革开始以后至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重要谈话

  这是一个政策性信息服务呈现狂飙突进、卓有成效的时期,是来自农村基层实践活动的信息对上面决策产生重大影响、来自于中央的政策信息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发挥巨大促进作用的时期。其表现是,一方面,广大农民希望改革,出现了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等突破原有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自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组的做法,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信息反映出来,一石激起千层浪,上面不断派人调查,对这些做法有人支持有人反对,引起了激烈的层层争论。另一方面,中央经过调查研究,很快给予了肯定,允许试验,并于1982-1986年连续发了五个中央“1号文件”,主张切实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出了15年不变的政策,让农民吃“定心丸”,大幅度提高粮食等农产品价格,改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统购政策为定购议购相结合,鼓励发展乡镇企业,出台了鼓励发展农村专业户等不少其它方面的新政策。这些政策信息反馈到农村,亿万农民如鱼得水,被压抑了多年的生产积极性和发展多种经营的聪明才智充分地调动起来,我国农村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农业农村经济出现了空前的发展,农产品供给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大好局面。完全可以说,这一个时期是政策信息(经营体制,价格也由政府制定)服务呈现非常生动性和活跃性的一个时期,它对微观层次发挥的作用,实有“立竿见影”之效,真正体现了信息--战略资源的意义。

  ——向市场信息服务过渡的时期:1992年至1997年我国以粮食产量突破1万亿斤为标志的农业快速发展时期

  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发表了南方重要谈话,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出“三个有利于”的原则,正式发出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号。很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掀开了新的一页,新一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热潮如火如荼。当年,党的十四大在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同时,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加强“信息引导”工作。这一年,农业部出台了《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基本的工作内容就是生产信息、市场信息和科技信息,对农业部已经开展的市场价格信息网点的完善和改革给予了必要的关注。1996年,我国粮食生产破天荒首次突破1万亿斤,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农业部第一次召开全国性的农村经济信息工作会议,主题报告是《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努力开创农村经济信息工作的新局面》。

  ——以市场供求和价格信息服务为主的时期:1997年至2001年农业部成立农业部农村市场信息体系建设领导小组

  1997年,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农产品供给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信息服务工作以市场供求和价格信息服务为主的时期。

  1998年6月,农业部市场信息司改名为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其信息服务方面的主要工作职责,是组织农产品监测预警工作、农村经济综合信息服务工作、全国菜篮子产品价格信息服务、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信息服务、农产品供求信息服务和农业标准信息服务等。

  2001年,农业部将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改名为农村市场信息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对全国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工作进行规划、指导和监督检查,并于当年出台了《“十五”农村市场信息服务行动计划》。随后,农业部即建立了初步的信息发布制度,规范了信息发布标准和发布时间,信息的整理、分析、发布开始逐步向制度化和标准化迈进。

  ——以农业质量标准和食品安全信息服务为主的时期:自2001年至今

  2001年12月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实现了与国际市场接轨。之后贸易领域拓宽了,贸易量增加了,技术交流与合作增强了,围绕农业质量标准和食品安全问题的各种国际磨擦也增多了。在国内市场上,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消费质量问题更加关注。为了应对国际市场的竞争与挑战,我们必须增强自己的农业国际竞争力,这中间主要也是农产品的质量问题。顺应时代及形势发展的要求,政府做出了积极的反映,农业质量标准和食品安全问题被空前地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

  该阶段农业部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新成立了质量标准处、市场秩序处和质量监督处,新成立了一个直属事业单位--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2008年则进一步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各省(区、市)农业系统也相应强化了有关的机构及体系建设并有关工作。

  在该阶段,关于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提出了进一步要求,有关会议和领导讲话也比以往要多。2003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文件中要求:“抓紧实施‘金农工程’,加强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在2004-200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五个“1号文件”中,都提出并部署了加强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及信息服务工作的任务。

  上述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的五个阶段及其特征,实际上也是在说明不同阶段的信息服务重点问题。“重点”就是新情况新问题,是一个阶段具有标志性的事物,是具有发展趋势的事物。这样,也就为我们指示了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的路向。

  四、关于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现状的描述

  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现状如何,有三点表现:

  ——提供了空前的信息支持

  今天,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农村市场主体对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的需求日趋强烈,农村市场信息服务质量与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从一定意义上讲,信息灵通,就能解决农民的生产问题和买难卖难问题,可以致富。反之,农民就不知道生产什么、怎样生产、生产多少、卖给谁。这种情况,已经切实引起了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服务的能力比过去已经有了较大的提升。一是组织体系基本完善。目前,全国各省、97%的地市、80%以上的县农业部门设置了农业信息管理和服务机构,50%以上的乡镇成立了信息服务站,发展了数十万人的农村信息员队伍。二是基础平台初具规模。农业部建立了具有较强支持服务能力的网络中心,农业部网站的访问量在国内农业网站中排名第一、在全球农业网站中排名第二、三位。各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均建立了局域网和网站,80%以上的地级和40%以上的县级农业部门建立了局域网,80%以上的地级和60%以上的县级农业部门建立了网站。发达地区90%以上的乡(镇)宽带网已经进村入户,农民上网越来越多。近年来,我国农业网站的发展,从数量上看如雨后春笋。据有关统计,目前全国农业网站已有1.8万多家。三是决策支持能力显著增强。农业部门已建立起基本的信息采集系统,启动了农产品市场预警系统,有27个省级农业部门建立了定期分析会商制度。四是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农业部建立了以“信息发布日历”为主要形式的信息发布工作制度,形成了部属“五个一”媒体为主体的信息发布窗口。近年来,农业部已经通过自己的信息发布窗口每年向社会发布农村市场信息300多条,包括日常信息、重点信息和行业指导信息。各省(区、市)农口部门都建立了信息发布窗口,开辟了服务渠道,努力扩大服务范围。五是服务效益日益显现。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得到了各级政府领导、企业及广大农户的好评。六是电子政务凸显成效。农业部门行政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从信息服务方向和性质看,有些信息主要是面向上级宏观决策提供服务,为中央、国务院实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制定农业政策提供参考。比如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农村局、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农林水气象等国务院直属农口部门,国家有关涉农部门,各省(区、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系统、涉农工作部门,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农业经济研究所等研究单位,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等民间组织,以及期货交易所等所提供的信息。

  有些信息主要是对农村市场主体的决策提供服务,即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经营、消费者提供参考。比如农、林、水、气象等国务院直属农口部门及有关事业单位,国家有关涉农部门及有关事业单位,各省(区、市)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系统、涉农工作部门及有关事业单位,农业部网站(农业部信息中心)、农民日报社、中国农村杂志社、中国农业影视中心、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农业媒体单位和涉农媒体单位,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教学系统,全国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系统,中国农学会等民间组织,以及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经纪人和有关信息服务组织、各种农业网站等所提供的信息。

  面向微观层次的信息服务,与微观层次的信息需求密切相关。微观层次的信息需求又与他们所面对的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整体上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比如,农村市场主体面临农产品供给短缺或者供给过剩的不同形势,面临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面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和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他们的信息需求是不同的。需求的不同及其细分,又不断地刺激专业化信息服务的发展。

  ——培育出了多元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主体

  我国已经发育出了多种性质、不同规模、不同专业的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主体。从横向角度看,这些主体是多元化的。它们包括相关的中央机构、政府部门及直属事业单位,相关的科研、教学单位,相关的社会团体、经济实体,相关传媒,有政府的服务也有民间的服务,有农业系统内的服务也有农业系统外的服务。从性质上看,它们包括政府性质、准政府性质、教学科研单位、社团组织、企业组织等。

  政府性质:国家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他们负责向社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政策信息、统计数据、市场动态等。准政府性质:各级国家有关部门的信息中心、农技推广中心等。它们是政府部门直属单位,承担政府赋予的一部分信息服务任务。教学科研系统:各级各类农业教学、科研单位。他们产生和传播大量农业科技等方面的信息。社团组织:各种行业协会和学会。其他信息服务组织:有关媒体、商业性机构,大型企业内部的信息服务机构、农产品经纪人等。

  以上各种性质的信息服务机构(或者个人),它们之间的关系纵横交织,每元都能通过自己的系统直接连通上级和农村市场主体,各元之间又彼此相连,它们构成了多元复合的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网络,其信息服务有较好的互补性。

图3: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体系

  值得特别提出的是,这些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主体同时也是农村市场信息的需求者,从它们收集信息资料的角度讲,也是信息用户。有关领导、部门和农村市场主体需要信息是帮助决策,它们收集信息资料是为了加工和发布信息。从信息经济理论上讲,信息的生产者、传递者或经营者、消费者、管理者都是信息市场的行为主体,那么,这些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主体同时也都是信息市场的消费主体。

  ——信息服务任重道远

  多元化的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信息供给问题,对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良好的作用。目前,农村市场主体从政府部门和媒体那里,已经能比较快地得到不少政策、市场、科技等方面的信息服务。据不完全统计,到2007年8月,全国有7万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万左右农村合作及中介组织、近100万经营大户、200多万农民经纪人能够定期得到农业部门的信息服务。在不少地方,信息服务成效已经比较明显。看一看好多年来的事实就可以让人信服。那就是,我国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市场供给日益丰富多彩(哪怕是寒冬腊月),优质产品率不断上升,新品种新产品层出不穷,为人们春夏秋冬生活提供了比较大的选择空间,毫无疑问与我国农村市场信息(消费偏好、市场行情、科学技术等)的服务有着密切的关系。

  同时,我们也一定要看到,上述我国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的工作还是初创时期,服务的水平及效果还是比较初级的,需要逐步提高,急不得,不可估计过高。

  因为,服务的水平及效果,除了服务能力以外,还与我国广大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相匹配,与我国农民的生产规模、商品率、素质相匹配,与我们整个国家的市场发育程度相匹配。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生产的规模偏小、商品率比较低,不少农民对信息还不够敏感、接受能力还不够高。不少地方,信息服务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远远不够。

  对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的需求是与我国市场化程度的发展成正比例关系的,市场化程度愈高对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的需求愈强,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工作愈重要,而目前我国社会对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的需求正处于迅速上升期。

  五、关于农村市场信息服务若干工作的探讨

  其主要内容,包括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分析、农村市场信息资源开发、农村市场信息分析预测、农村市场信息发布、农村市场信息传播和农村市场信息利用等。

  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分析,当前宏观信息服务方面做得要好些,效果也比较好,微观信息服务做得相对弱些,效果还不够理想。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农村市场信息质量不高,信息指导性和适用性不够,信息传播渠道不畅和覆盖面窄,农民使用信息的能力有限,体制不顺与政策支持不够。

  农村市场信息资源开发,首先是要做好农村市场信息资源的整合工作,加强农村市场信息采集工作,建设农村市场信息大型数据库,与此同时切实解决科学加工、开发机制、政策支持等问题。

  农村市场信息分析预测,目前需要进一步明确思路,根据形势确立分析预测的主要内容,要利用和不断创新科学的分析预测方法,拿出更多更有分量的市场分析报告,注重建设一支专家队伍。

  农村市场信息发布,在保证国家政治稳定和经济安全的前提下,树立“发布为常规、不发布为例外”的新理念,依照准确、及时、适用等原则,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发布信息,真正发挥农村市场信息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农村市场信息传播,要发挥好农业网站的作用,争取开设农业和农村经济专用电视频道,完善有关报刊信息专版专栏,进一步发挥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作用,加大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农村市场信息发布力度,充分发挥好地方媒体的作用。

  农村市场信息利用,要掌握利用信息资源的方法、利用信息需多动脑筋,做好信息利用计划,强化多种形式的培训工作,努力培育农村信息员队伍,增强农民利用信息的能力,建立基层综合信息服务站。

  六、关于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前景的展望

  展望,即对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的性质、热点、难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的探讨。其主要内容,包括再认识农村市场信息服务,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与国际贸易体制相适应的信息服务,网站与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发挥农业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多元化市场化网络化,主要发达国家农业信息服务等。

  再认识农村市场信息服务,认为解决宏观、微观决策主体“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是信息服务的主要任务,做好信息服务有利于缓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矛盾,信息服务与其他工作的关系是龙头与龙身的关系,信息服务具有长期性和探索性。

  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是当前和今后长时期内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解决思路首先是要摸准需求保证供给,需要发挥多重力量的作用,同时注意运用多种服务手段。

  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主要是解决农产品买难卖难的问题,目标是使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利益公平化。其信息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供求信息服务、质量信息服务和价格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是今后值得大力发展的主要买卖及交易方式。

  与国际贸易体制相适应的信息服务,是当前和今后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值得研究的专门课题,是必须加强的工作内容。要积极应对挑战,摸清信息需求,明确供给主体,培育良好的信息服务机制。加强这方面服务的组织与规划工作,增强信息服务的有效性,创新信息服务的形式。

  网站与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网站在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媒介最重要的阵地,已有的好做法及经验方法值得发扬光大,要继续努力探索新的服务增长点,关键是创新服务机制。

  农业信息技术,目前在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实践中已经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今后推进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上新台阶的重要支撑力量,是传统信息服务方式向现代信息服务方式转变的重要决定因素。

  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多元化、社会化和网络化。要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力量的双重作用,政府部门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信息市场主体应该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农业部门要多做推动信息服务的组织与协调工作。

  主要发达国家农业信息服务,其做法和经验是我国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的鉴镜。各主要发达国家的农业信息服务也都有自己的特色。

  七、结束语

  (一)2005年9月《中国农村市场信息服务概论》首版出笼,2008年9月修订版问世,原因主要是三年来实践发展很快,有了一些重要的新资料和一些新思考,再者是首版脱销且有了1000多本订数。但我知道,即使是修订版,也还有不少缺陷。如有的概念或观点还不尽成熟,所收集的资料还不够全,内容体系还不够科学,量化分析和技术分析不够,所以谨借此机会诚挚希望领导、专家和同仁多予指正。

  (二)德国著名诗人歌德说,“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这句话既生动又给人启发。客观事物是在不断发展的、变化的,凡是我们已经感觉或者认识到了的东西,同时也是相对的、有限的,随着实践的发展,它们肯定会过时,成为“明日黄花”。但是,非常值得领悟和把握的是,我们要不断地观察“生活之树”,不断地更新既有的理论。

  (三)关于今后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并农村信息化的研究,我想应该兼顾两个重要方面:一是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重点的要求,即推进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推进农业信息化和现代农业建设,支持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二是围绕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挑最急需解决且有条件解决的问题,作案例调查及分析总结,对成熟的经验和方法予以分区域、分类型推广。如怎样用信息技术装备农业,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农业生产中积极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管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怎样加快建设一批标准统一、实用性强的公用农业数据库,整合资源,共建平台,健全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体系;怎样推进“金农”、“三电合一”、农村信息化示范和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等工程建设,积极探索信息服务进村入户的途径和办法;怎样在全国推广资费优惠的农业公益性服务电话;怎样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为农民和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农村市场信息服务;怎样吸引市场化的力量大规模地进入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并农村信息化领域;怎样解决好体制机制问题,使各种发展模式具有内在的动力和可持续发展性,等等。在实践的基础上,注意归纳抽象,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去指导实践。

  (四)加强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并农村信息化的研究,要多兵种协同作战,充分调动和发挥多重力量的作用。如政府和市场力量,中央和地方的力量,农口部门和非农口部门的力量,大家齐心协力一起干。尤其市场化的力量,发挥作用的潜能特别大。事实上,目前多重力量联合作战的研究格局已初具雏形,但仍需要强化此认识,进一步互补与形成合力。建议成立国家信息化研究院,其中有农村信息化研究室。组建民办的研究机构也行,其实可能还具有体制和机制的不少优势。同时,有必要建立我国信息化研究的基金会组织。总之,大趋势,大潜能,统一战线,众人拾柴火焰高。

  我国南唐诗人李中《暮春怀故人》中有句话说“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南宋女词人李清照《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三首并序》第二首中有句话说“不乞隋珠与和璧,只乞乡关新信息。”古人把信息的价值已经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今天,人们更需要信息,所以我们一定要搞好信息服务。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本站编辑,来源:全息网,来源地址:)

相关新闻

即时要闻

今日专题

热门资讯

佰里服务-公众号

扫码关注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