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牧场:让“蓝色粮仓”可持续发展

2016-09-09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全息网

A-
A+
海洋牧场:让“蓝色粮仓”可持续发展
资料图
   海洋资源为人类提供了生活所必需的蛋白质。据农业部渔业渔政局局长赵兴武介绍,2015年我国水产品总量达到6690万吨,为城乡居民提供了三分之一的优质蛋白。推进海洋牧场建设,对于保障海洋这个“蓝色粮仓”起到了重要作用。
  海洋牧场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庞大的工程。首先要对该海洋区域进行生境建设,通过投放人工鱼礁、改造滩涂等措施为鱼群提供良好的生长、繁殖和索饵环境。其次是目标生物的培育和驯化,采取人工育苗和天然育苗相结合,扩大种苗培育数量,通过生物工程提高种苗的质量,建立种苗驯养场,从采卵、孵化直至育成幼体,实现规模繁殖、优化选择、习性驯化和计划放养。
  从世界范围看,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海洋牧场建设。日本从1977年开始实施海洋牧场战略,经过近40年的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2万亿日元(约合600亿元人民币),1/5以上的近海海域已经建成为海洋牧场,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成为当前维系日本沿岸渔业发展的支柱产业。
  我国海洋牧场目前形成了4种主要形式:一是生态修复型海洋牧场,以大型海藻场营建、人工鱼礁投放和海洋生物增殖放流为手段,以渔业资源养护、海域生态环境修复或珍稀濒危物种保护为主要目的;二是增养殖型海洋牧场,以增殖渔业或海珍品的种苗繁育和养殖为主要目的,增养殖品种多样,技术水平和复杂程度各异;三是休闲观光型海洋牧场,随着休闲渔业的兴起而出现,以休闲垂钓和旅游观光为主要目的,是海洋牧场功能的最新拓展;四是综合型海洋牧场,一般兼具多项功能,常见的是在渔业增养殖型海洋牧场开发休闲垂钓功能,或在生态修复型海洋牧场开发休闲观光功能和鱼类增养殖功能。
  专家建议,在海洋牧场建设类型上,要更加侧重推进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渔民直接受益的、以贝类底播、增殖放流等为主要形式的增养殖型和休闲型海洋牧场建设,适度推进以人工鱼礁、“海藻床”等为主要形式的生态修复型海洋牧场。同时,将目前正在采取的增殖放流、底播增殖、人工鱼礁建设等资源养护增殖措施以及浅海筏式养殖、深水网箱养殖等现有养殖生产方式,进行有机整合,尽可能纳入海洋牧场建设范畴,把以海洋牧场建设为主要形式的渔业增殖业,作为今后渔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加以整体推进。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本站编辑,来源:全息网,来源地址:)

相关新闻

即时要闻

今日专题

热门资讯

佰里服务-公众号

扫码关注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