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葫芦岛市有了首个海洋牧场

2016-09-09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全息网

A-
A+
辽宁葫芦岛市有了首个海洋牧场
资料图
   “一言难尽”的养殖工厂化
  “工厂化渔业养殖,是近些年被炒得很火的一个概念。”作为近海渔业养殖的行家,杨英勇从2003年开始涉足渔业工厂化生产。他最初在兴城曹庄沿海地区进行多宝鱼工厂化养殖,取得丰厚利润;同地区率先引进太平洋牡蛎、生态海参网箱育苗及海参养殖,经济效益可观;在全省首家启动工厂化养殖海水三文鱼,同样成功。虽然从工厂化养殖中受益,杨英勇却用“一言难尽”来评价该种现代水产养殖方式。
  众所周知,由于传统的水产养殖业占用大面积的水域资源,且容易受自然灾害影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近年来兴起的工厂化养殖,依托一定的养殖工程和水处理设施与设备,按工艺过程的连续性和流水作业性原则,在循环水养殖生产中综合运用机械、电气、化学、生物及自动化等现代化措施,对水质、水温、水流、溶氧、光照及饲料等各方面实行科学综合管理。对于这种生产方式,曾有渔业专家评定认为,“海水养殖走向规模化的工厂化发展,使得渔业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水平迅速提高,破解了‘近海无鱼’现象,极大丰富了百姓餐桌”。
  凡事有利必有弊。在杨家山海洋牧场有限公司的多宝鱼养殖基地,看到3座循环水泵从10多眼深水海水井中不间断抽取地下海水,在鱼池中“循环”后,经排水沟排至废水沉淀净化池,经沉淀、截流、净化处理后排放。“经过这样的工序,仍然无法避免对生态的影响。”杨英勇对此实话实说,“工厂化养殖使养鱼密度增加,单位产量提高,不过大密度的养殖在获取短期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我们付出水质变差、环境被污染、海水倒灌等生态代价。另外细菌、病毒等大量滋生和有害物质的积累,不仅降低了海产品的品质,更给水产养殖业带来风险和困难。”
  深谙工厂化养殖道理的杨英勇同行们也诉苦,“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和系统的推广存在基础建设成本高、投入大等问题。现在采用循环水养殖系统的企业大多数为具有一定规模,技术力量和实力较为雄厚的养殖企业,对大部分小本经营的养殖户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这也使循环水养殖系统和技术的大范围推广受到了制约……”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本站编辑,来源:全息网,来源地址:)

相关新闻

即时要闻

今日专题

热门资讯

佰里服务-公众号

扫码关注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