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海洋牧场建设现状

2016-09-09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全息网

A-
A+
国内外海洋牧场建设现状
资料图
  按照国际通行做法,海洋牧场建设就是在开展人工鱼礁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在礁区以及周边海域投放一定数量趋礁性鱼类、贝类、藻类等海洋生物苗种,营造出一个人工生态系统,以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提升水域基础生产力水平,进而增加建设水域内的渔业资源数量和渔业产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渔业生产效益的一种渔业资源环境养护措施和渔业增殖方式。
  从世界范围看,已经先后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海洋牧场建设,其中最为成功的国家是日本。日本方面于1971年最早提出“海洋牧场”概念,1975年颁布《沿岸渔场整修开发法》,把海洋牧场建设通过法律形式确定下来,1977年开始实施海洋牧场战略。经过近40年持续建设,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达1.2万亿日元(约合600亿人民币),1/5以上的近海海域已经建设为海洋牧场,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成为了当前维系日本沿岸渔业发展的支柱产业。
  我国海洋牧场建设起步并不晚,上世纪80年代初即开展过相关科学试验性建设,也曾提出过“耕海牧渔”的概念,但其后实质性进展较为缓慢。2006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提出,“积极推进以海洋牧场建设为主要形式的区域性综合开发,建立海洋牧场示范区”。从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2007年起,在各方面积极努力下,中央财政加大了对增殖放流和海洋牧场建设的支持力度,并直接带动了地方各级财政支持投入,使全国海洋牧场建设进入了相对快速发展的时期。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累计投入海洋牧场建设资金超过8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近7亿元,已经建设人工鱼礁2000多万空立方米,礁区面积近170万亩,每年增殖放流的各类海洋生物苗种数量达到200亿尾(粒)以上,为海洋牧场建设大规模的大规模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我国长期以来的大面积海水养殖以及筏式养殖、深水网箱养殖等养殖方式,也为海洋牧场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本站编辑,来源:全息网,来源地址:)

相关新闻

即时要闻

今日专题

热门资讯

佰里服务-公众号

扫码关注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