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远离中风?到底难不难

2021-07-28

作者:王拥军

来源:健康报

A-
A+

  中风到底严不严重?发病前有先兆吗?家里人不幸中风了,我们该怎么办?网上的防中风“灵丹妙药”管用吗?……

  中风人群越来越年轻化

  近年来,被中风盯上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实际上,中风的年轻化是个全球趋势,我国更为明显。在中国,有11%的中风发生在45岁以下的年轻人身上。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精神压力问题。因压力导致情绪不好,从而出现应激状态,这是中风的危险因素之一。其次,很多年轻人存在各种各样的不健康生活方式,比如,饮酒、抽烟(含被动吸烟)。

《住在木屋里的老奶奶》朱梓闻 7岁 

选自《少儿画苑》国际少儿书画大赛


  提醒所有年轻人:中风不是老年人的专利,任何年龄、任何人都有可能发生。

  中风可防也可治

  毋庸置疑,中风可防可治。如果预防得当,能降低90%的中风风险。也就是说,大多数中风风险都可以通过改变生活习惯、用适当的医学方式来干预,从而达到预防目的。

  改变生活方式中,第一就是远离烟草。

  第二是摄入足够量的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摄入量不够是东亚人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中风危险因素。预防中风的健康饮食,就是我们常说的“地中海饮食”,也就是有足够的水果和蔬菜,可以适当地吃肉和海鲜,每天再吃一点坚果。

  第三是加强运动。每周再忙,也要做至少3次运动,每次运动保证在30分钟以上。运动的方式因人而异,主要看个人的耐受。有证据表明,快速散步是预防中风较好的运动方式之一。

  接下来就是寻找疾病危险因素。引起中风的最常见的几种疾病主要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就是我们常说的“三高”。除此以外,心脏病、颅内外动脉狭窄等也是疾病危险因素。

  千万别轻信伪科普

  目前,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与中风有关的“秘方”或者所谓的科普文章,让大家不知孰真孰假。其实,很多伪科普的背后都有商业利益的驱动。

  从专业上讲,我们主张“循证健康教育”,就是一定要给老百姓提供有证据的健康知识。如果您看到一些科普文章里带有各类产品,就要保持警惕。

  在我们的门诊,有很多病人经常能接收到各种科普文章或讲座。很多商贩也会到社区进行防中风产品的推销。比如,一些有“特殊功能”的床或床垫、特殊内衣、降压手表等。此外,一些吃几种颜色食品可以预防中风,吃某些产品可以清除血液垃圾、溶解血栓等说法,都没有科学证据支撑。

  中风后抓住“黄金救援时间”

  我们要谨记,中风有黄金救援时间。黄金救援时间在不同的医院,时间长短并不相同。

  在一般的二级医院或者基层医院,黄金救援时间是4.5个小时,这是静脉溶栓的时间窗。在发病4.5个小时之内,给了静脉溶栓药,有60%~70%的机会重新开通血管。

  在一些大型医院,黄金时间救援时间是24个小时。即病人在24个小时之内到达医院,除了静脉溶栓,还有动脉取栓的方式,有超过80%的血管都可以重新打开。

  别因不良反应而拒绝吃药

  中风是一类容易复发的疾病。在我国,约1/3的病人会在5年内复发。而在第一年复发的概率也有10%~15%。因此,在中风病人出院后,医生都会开具一些药物。这些药物大多是为了预防中风复发。

  这些药物有以下使用原则:1.医生在开具药物的时候,尽量保持在5种药物以下,可选择一些复合制剂,提高病人的服药依从性。2. 只要是二级预防的药物,原则上不能停用,几乎是终身服用。3.病人要尊重医生的权威性,不轻信广告宣传或邻居、朋友等的“经验之谈”。

  还有些病人因担心药物的不良反应擅自停药,这种做法不可取。从临床专业角度来看,一般情况下,药品说明书上的“不良反应”项目都比“药物作用”项目内容多、字数多。这也意味着,药物是经过了充分、充足的药物试验研究才进入临床使用的。

  此外,处方药说明书里的“不良反应”一项并不是给患者提供参考,而主要是为了医生的合理用药。因此,大家不必过于纠结“不良反应”,还是应该在医嘱下坚持规律服药。


(责任编辑:刘倩影)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远离中风到底难不难,作者:王拥军,来源:健康报,来源地址:https://www.jkb.com.cn/healthyLiving/jkzs/2020/0908/478248.html)

相关新闻

即时要闻

今日专题

热门资讯

佰里服务-公众号

扫码关注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