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确实中的冲击"注定是加密艺术史上首次重要的大展

2021-06-05

作者:佚名

来源:hi艺术网

A-
A+
为什么说
  2021年5月29日,《确实中的冲击》加密艺术大展在上海西岸油罐开幕,即便加密艺术与 NFT 在年初“破圈”引发了大规模讨论与质疑之后,世界范围内并没有一次综合性的、依据数字艺术史脉络整理的大规模展览。展览不但在数量上创造了多个第一(27位/组艺术家带来作品),在质量与展陈方式上依然能保持一定的逻辑与水准。除了在加密艺术圈火爆的热门艺术家诸如 Beeple, Pak, Ouchhh 等,更囊括了国内新兴的数字艺术家们的优秀及获奖作品。
为什么说
  策展人杜曦云与秦建新从数字艺术史的角度出发,将数字艺术的根源追溯至1948年,美国数学家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出版了《控制论:或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信的科学》。在这本著作当中,维纳认为,控制论是“以机器中的控制与调节原理、以及将其类比到生物体或社会组织体后的控制原理为对象的科学研究。”换句话说,这是关于人、动物和机器如何相互控制和通信的科学研究。它可以延伸到艺术领域,反映为人对于仪器(apparatus)所产生的作用,也包括人与仪器或机器进行的互动,及其创造出的艺术。有了这一理论根基,再加上现代科技(计算机)的介入,最简单的数字艺术——拉波斯基的示波图逐渐进入到计算机自动生成图像,并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兴起,产生了网络艺术/后网络艺术,一直到今天的基于区块链的加密艺术。
为什么说
  在广度和深度上,“确实中的冲击”都达到了其应有的策展目的。除了其表面的“酷炫”视觉呈现之外,更为专业观众和艺术爱好者带来了一次科普性质的理论梳理,在数字艺术史上具有意义。
为什么说
  七十多年的历史脉络被浓缩在展览“确实中的冲击”之中。当人们正在经历一件发生中的、具有冲击效应的事件时,通常因为身在其中而意识不到其冲击的效应。特别是对于艺术界中的传统“看门人”的心态来说,维护既有的秩序和系统上的寡头体系或许是“最佳选择”。策展人杜曦云因此将加密艺术的冲击效果与罗伯特·休的《新艺术的冲击》做出类比。当印象派以来的现当代艺术出现以后,它挑战的既有的审美体系和话语体系,我们至今仍然在其影响的冲击波之内。而加密艺术所带来的冲击同样巨大。它冲击的不但是创作的媒介,更是艺术品的交易方式,和对艺术品“确权”的理解方式。当艺术品无法在实体空间里展现为独一无二的属性时,当它可以被无限复制时,它的确权如何体现?区块链的属性在暗中契合了确权的订立。这对数字艺术家们来说是一种十分高效的保护方式。加密艺术的冲击不只体现在不断刷新的拍卖纪录上,更是对整个行业和创造力的一次冲击。而它在美学和风格流派上的冲击和革新才刚刚开始。换句话说,加密艺术的革新性虽然主要体现在“加密”本身,即 NFT 带来的体现在区块链上的独一无二的属性,但它引发的效应将会回馈在数字艺术的“艺术”层面上。对于网络世界的原住民们来说,他们是新兴的一代使用数字媒介创作的艺术家,在新兴的经济效益和热度的推动下,带着这样的动量,数字艺术家们自然会不断突破创造力的边界。
为什么说
为什么说

(责任编辑:程艳红)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佚名,来源:hi艺术网,来源地址:http://www.hiart.cn/news/detail/8b5kxAn.html)

相关新闻

即时要闻

今日专题

热门资讯

佰里服务-公众号

扫码关注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