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动科技馆河南巡展·郑州站 9月26日正式启动
瞭望 | 从世界科学中心演进看科研范式变革
推动生成式AI更好应用于声音类文艺创作
机器狗、无人机,人工智能如何保护绿水青山?
由于自然环境的复杂性,传统方式保护名山大川面临诸多挑战。如今,运用日益升级迭代的人工智能技术,山川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有效提升。
2024-11-29
“AI伴侣”兴起,不能忽视情感伦理
“你想建立一份虚拟关系吗?在关怀备至与悉心呵护中感受前所未有的慰藉。”“获得自己的‘知心爱人’,享受完美的‘灵魂伴侣’。”登录一些“AI伴侣”网站账号,就可申请你的虚拟伴侣。
天王星和海王星大气下藏着什么秘密
“钻石雨”或“超离子水”,只是行星科学家对太阳系里两颗独特却神秘的冰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内部世界的两种大胆想象。在它们那层厚厚的、略带蓝色的氢氦大气之下,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为何它们的磁场如此奇怪?
2024-11-27
我科学家在金属抗腐蚀研究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微纳光子学与材料国际实验室杨建军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有效解决了金属表面极端拒水性持久保持的关键难题。这一突破不仅为超疏水领域开辟了广阔前景,还为基于原子尺度调控的高性能材料表面设计与开发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思路。
“中国天眼”发现新脉冲星超1000颗
记者26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召开的“FAST脉冲星科学研讨会”获悉,截至2024年11月,“中国天眼”FAST发现的脉冲星数量已突破1000颗,超过同一时期国际其他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数量的总和,其中包括大量的毫秒脉冲星和脉冲星双星,丰富了脉冲星的种类和数量,对理解脉冲星的形成和恒星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 一片超薄柔性玻璃里的科技“硬”实力
玻璃能薄如蝉翼且“可作绕指柔”?连续弯折超过百万次也不会折损断裂?
2024-11-12
这些“太空特产”将揭示生命科学奥秘
斑马鱼培养基、产甲烷古菌、耐辐射微生物、氨基酸……11月4日,一批生命类科学实验样品随神舟十八号飞船顺利返回地球。
2024-11-07
秋天生活中要注意哪些
秋天的养生和保健需要从饮食、起居、运动、精神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调理。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充足的睡眠、适度的运动、愉快的心情以及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保持身体健康。秋天食物宜清淡、多样化,多吃新鲜水果、蔬菜、杂粮、坚果和高蛋白质食物。秋季干燥,应多食用滋阴润肺的食物,如蜂蜜、枇杷、梨、百合、银耳、雪梨、莲藕等。适量食用姜、蒜、辣椒等温性食材有助于驱寒,但也要避免过量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尽管天气凉爽,但仍需要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温水、花茶、淡盐水都是不错的选择,有助于防止秋天的干燥。秋天多晒太阳,有助于合成维生素D。此外,可以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锌,增强免疫
2024-11-02
秋天的养生智慧
秋天,是自然界由热转寒的季节,也是人体养生的关键时期。随着气温逐渐降低,空气湿度减少,人体容易出现干燥症状,因此秋天的养生重点在于润肺去燥,调和阴阳。在饮食方面,秋季应多喝水,减少辛辣食物的摄入,以免加重体内燥热。同时,多吃润燥食物,如梨、百合、银耳、蜂蜜等,这些食物具有润肺生津、养阴清热的作用,能有效缓解秋燥带来的不适。此外,适量补充蛋白质与脂肪,如鱼、瘦肉、豆制品及坚果等,有助于增强体质,为抵御即将到来的寒冷天气做好准备。起居方面,秋季早晚温差大,应及时添衣保暖,避免寒气入侵。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细菌滋生,但避免直吹冷风以防感冒。此外,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养阴固阳,恢复体力。在运动
立秋节气的由来与发展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在每年的公历9月22日或23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即为秋分。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使得全球大部分地区(除极点外)昼夜等长。秋分的“分”字有两种含义:一是平分秋季,意味着秋天已经过半;二是平分昼夜,表示这一天昼夜时间相等。早在古代,人们就通过观测天象来制定历法。秋分的确定,正是基于古人对太阳在黄道上运行规律的深刻认识。《尚书·尧典》中记载了帝尧时期通过观测天象制定历法的历史,其中就包括了秋分这一节气。秋分时节,农作物进入成熟收获阶段。人们通过长期的农耕实践,逐渐认识到这一天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因此将这一天定为
即时要闻
今日专题
妙笔点睛:中小学生作文开头满分攻略
盘点2025年中国黑科技:哪些领域将迎来重大突破?
热门资讯
新书推荐 | 《长河故人来》:著名作家杨满沧先生全新历史散文,讲述唐宋文豪的真实故事
我和爷爷谈变化
佰里服务-公众号
扫码关注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