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都去哪了》

年三十的晚上,我和妻子、四岁半的闺女儿还有岳父岳母一块儿看春晚。看着看着,我突然发现妻子正悄悄抹眼泪,这时我才注意到,晚会中一名歌手正在演唱《时间都去哪儿了》。起初我并没仔细听歌词,见妻子落泪,我也静下心,仔细品味了歌词。 “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他,只为那一声爸妈。”听到这里,还真是有点儿感同身受。令我惊讶的是,妻子的同事、好友都将自己与孩子、老人的照片上传到微博。那一晚,微博、朋友圈,处处都在传递自己与家人的爱【详细】

《时间都去哪儿了》赢得如此多的共鸣,在观影后,大众纷纷开始在网络搜索收听《时间都去哪儿了》,搜索量迅速暴增,令这首歌持续占据众多音乐网站收听排行前三甲席位,热度只增不减,更有网友直言“王铮亮是感人神曲的缔造者”。大年初一,26岁的四川姑娘张婷悄悄取消了初四离家出游的计划,“年三十晚上陪爸妈看春晚,听到那首《时间都去哪儿了》,眼泪一下就下来了。我常年在南京工作,只能过年回家看看,想了又想,决定继续留在家里。”张婷说,“过年了,团圆最重要。”春晚上,被那首朴实无华的歌曲戳中泪点【详细】

孝敬父母新方式

昨日,西安市青年一巷,孩子们坐在一起谈家风,一位女生的讲话受到男生一致好评 本报记者 袁琛 摄昨日上午9点30分,外面雪花飞舞,西安莲湖区青年路街办青年路第二社区活动中心一派热闹景象。20多位9岁至13岁的孩子围坐在一起,身旁是10多位平均年龄在70岁以上的社区老人,大家在莲湖区关工委校外教育报告团团长李志华老师的带领下,讨论传统文化、老少共话家风。“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李志华首先通过清代”六尺巷“的故事和孩子们互动起来,教大家人与人之间应谦虚礼让,又通过自己年前骑电动车被汽车撞倒的亲身经历【详细】

新浪微博 @ 沒_控_:充电器昨晚落爸妈家了,中午过去拿,见爸妈桌上都是昨晚的剩菜,冰箱里还有好几个保鲜盒装得也是剩菜。这得吃多久啊,下决心以后吃不完的都打包带走。不管是不是很久才回趟家,儿女只要到了父母那儿,迎接他们的总会有一顿丰盛的饭菜。子女吃完走人后有没有想过,那些剩菜怎么办?博主小何在中南工作。他昨介绍,他和弟弟都各自成家了,父母单独住在大东门。老人年纪大了,他和弟弟一家约定,只要周末有时间就回家陪父母吃饭。这个周末,一大家子又在父母家聚了一次。像往常一样,妈妈一大早就去菜场采购【详细】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2月20日下午济南市解放路第一小学举办“家长进课堂活动”,五年级1班和3班的孩子们在多媒体教室里大声朗读《弟子规》。这是今年“家长进课堂”第一次组织活动。家长首上讲坛给孩子们讲“孝道”,告诉孩子们为什么要孝顺父母?怎样孝顺父母?“对小学阶段还很难体会父母辛苦的孩子们来说,告诉他们,好好学习也是一种孝道,也是孝顺父母。” “啮指痛心”、“床枕温裘”、“请吃一碗面”……一个个古今涉及孝道的故事,让孩子们听得很投入【详细】

如今微博微信等新的交流平台不断出现,但是年纪稍大的父母并不像孩子一样能够熟练的操作使用。24日网友@汛儿在微博上说,大学同学为了让自己的爸爸妈妈学会微信,专门自制一本微信使用说明手绘本,这感动了无数网友。网友大赞称微信说明手绘本“好有爱”,据网友@汛儿介绍,这位同学是名男生,有网友称赞其为“中国好儿子”。图片里,这名男生将画出的每一个图标都画箭头标注了具体功能,有的图标与说明还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更有不少网友跟楼主求微信使用说明手绘的完整版,也想收藏送给父母。另有网友想求原版进行扫描复印【详细】

阳光大男孩叫张明,26岁。大学学的是动画,现在在北京教儿童绘画。这几幅说明书是他前几天画的。因为爸妈刚学微信,记不住方法,他就干脆一一画了出来。张明的爸妈都50岁出头,他觉得如果父母学会玩微信的话,就不会空虚寂寞冷了。爸妈在老家山东,他一个人漂在北京。老两口总是时时牵挂唯一的儿子:胖了,瘦了,早餐吃得好吗,和女朋友怎么样了……他们有时候打电话过来,张明恰好在上课,等看到回打过去,爸妈又忙起生意了——爸妈平时摆小吃摊,辛苦、没有什么娱乐时间。张明心很细,都看在心里【详细】

怎样让孩子学会孝敬父母

父母去看望自己的父母(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时,要带上孩子一同前往,让孩子亲眼看看父母是怎样孝敬父母的。 那种“只爱自己的妈妈,不爱丈夫的妈妈”的现象,在年轻妈妈中相当普遍。我可以明确地告诉这些妈妈,在婆婆面前,你不称呼“妈妈”,在婆婆背后,你称孩子的奶奶叫“老东西”,总有一天,你的儿媳也会称你为“老东西”。到那时,你的儿子肯定会觉得理所当然!我的女儿在外地上高中,就在高考前夕,孩子的姥爷病逝,有人说,孩子离家比较远,又马上面临高考,就不让她回来吧。我们毅然决定让孩子回来参加她姥爷的发丧、火化、吊唁、追悼会、下葬等活动。我让她自始至终陪伴着她的妈妈,她一次又一次地看到妈妈哭得柔肠寸断、死去活来的情景,自己也一次又一次地潸然泪下,泣不成声,内心受到巨大的震撼。她感受到了人失去亲人时是怎样的痛断肝肠。我认为,这种亲情体验比她高考多考十分八分要重要得多【详细】

要从小事人手训练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行为习惯。“小皇帝”既是对被惯坏的独生子女的称呼,同时也包含着对培养出这些“小皇帝”的那些独生子女家长的批评。一些报告反映许多家长溺爱孩子,不要求孩子进行劳动锻炼。不仅家务活不做,学校的公益劳动、清洁卫生劳动,甚至还有家长到学校为孩子代劳。父母在教育孩子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是:要听话,听从爸爸妈妈的教诲,要时常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为父母分担一点忧虑,做一些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惹祸或添乱。在日常生活中,要把这些要求变咸孩子的实际行动,就要从小事抓起【详细】

一个对父母不孝顺、不关心的孩子必然受到人们的谴责,在社会中立足必然面临种种困难。父母凭着良好的愿望,满腔赤诚的善待子女,以为能够浇灌出一颗孝心,但结果常常不见发芽,孩子并不领情,更别提回报了,自然让父母心寒不已。作为一名学生,最大的孝心是什么?就是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每天到学校去读书,能够让父母安心工作,不让父母担心。而就是这么简单的要求,在很多孩子身上都不能得以实现。那些不顾及父母的感受,不安心读书,到处惹是生非,把“折腾”父母不当作一回事的孩子,显然是缺乏“孝心”的培养【详细】

小孩子正处于一种发展性的自我中心阶段,难免会表现出“小气”“霸道”等现象。家长要了解孩子的这一年龄特征,允许孩子表现出这种与孝顺相悖的行为,以避免幼儿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而孩子的情感又是与认知相结合的,情感的产生受知识经验的影响。所以家长应丰富孩子有关孝敬长辈的知识,多给孩子讲述《孔融让梨》之类有爱心故事。并让孩子分析大家为什么表扬孔融,使孩子懂得分享和谦让是一种优良的品质,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孔融学习。平时,父母在言行方面应为孩子做出孝敬长辈的表率,如平时在家中要建立一种长幼有序的家庭关系【详细】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教会孩子感恩孝敬父母,将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