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用系统观念推动“双减”落地见效
2022-01-21
作者:中国教育新闻网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双减”政策自实施以来,已经取得明显成效,深得人民群众拥护,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为实现“一年内负担有效减轻”“三年内负担显著减轻”的预期目标,必须久久为功、持续发力、精准发力,用系统观念指导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见效。
一要树牢国家战略定位,立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政治高度,切实增强使命担当。“双减”工作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看似“小切口”,实质上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改革”,撬动的配套改革具有系统性,着力解决的是长期以来社会反响强烈的突出问题。地方党委、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特别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站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战略高度来广泛凝聚共识,系统谋划“双减”,必须增强做好“双减”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我们必须增强做好“双减”工作的危机感、紧迫感,如果解决不好或落实不到位,就会影响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二要发挥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最大程度凝聚做好“双减”工作的强大合力。“双减”工作是党中央总揽全局、运筹帷幄、加强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重大战略擘画,地方各级党委是推进“双减”工作的领导核心,地方各级政府是推进“双减”工作的责任主体。
“双减”工作必须列入地方政府的重大民生工程、重要议事日程和“一把手工程”。与此同时,“双减”工作涉及的利益群体多,需要破解的难题多,难啃的硬骨头也很多。因此,做好“双减”工作不能仅仅依靠教育部门,还需要党委、政府统筹协调各部门力量合力推进,需要系统协调校内校外、教育内外、区域内外资源,需要建立一个常态化的协调机制和工作专班,明确各方职责,压实各方责任,确保群策群力、协同发力,努力形成强大的“双减”合力和良好的教育发展生态。
三要始终将“人民满意”作为改革目标,科学系统谋划“双减”改革的实招。检验“双减”改革是否成功,关键要看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人民满意”是教育鲜明的政治属性,也是“双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得实惠是“双减”改革的初衷。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有了显著提升,但上好学难、作业负担重、培训负担重、近视率高、睡眠不足以及课后辅导难等急难愁盼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双减”政策正是回应人民群众这些关切和所期所盼而出台的,得民心、顺民意。
然而,一些地方在落实“双减”政策过程中,缺乏立足“人民满意”立场来科学系统谋划,机械片面“减负”的力度大,提质增效的办法少,倾听百姓的呼声不够,呼应百姓诉求的举措不多,不能做到标本兼治,不能满足百姓需求。归根结底是没有树牢人民立场,没有真正坚持学生为本,没有全面理解“双减”政策的意图,因而收效甚微。
四要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下功夫,确保“双减”工作取得长效。坚持用系统观念指导“双减”,要“疏堵结合”,不仅要做到系统性、全面性、整体性和协调性谋划,更重要的是抓住“双减”改革的重点、难点。要在“疏”上,特别是服务好人民群众上做足文章。减负提质是第一要务、治本之策。学校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全校上下要形成支持“双减”的共识,研究制定“双减”的行动计划和实施细则,充分满足广大学生及其家长的需求,让学生在学校“学足学好”“吃饱吃好”。
第一,要着力推进县域优质均衡发展,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优质教育;第二,要着力健全义务教育课堂教学质量督导评估体系,对课堂教学进行常态化质量监控,重构“双减”背景下的义务教育制度设计;第三,要着力提升课后服务实效,充分满足各类学生及其家长对学习辅导的共性和个性化要求;第四,要着力助推“双减”工作取得实效,结合新课标、新课程及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的新要求,细化实化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将其抓实抓到位抓出成效。
佰里服务-公众号
扫码关注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