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双减”,重庆这些做法亮了!

2022-01-21

作者:上游新闻

来源:上游新闻

A-
A+

      “双减”(即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是当下最火热的话题之一,也是2022年重庆两会上关注的教育热点。在重庆,“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变化?孩子们刚刚经历“双减”后的第一个期末测试,又迎来“双减”后第一个寒假,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将呈现出怎样的新面貌?

      1月18日,重庆市教委回应“双减”热点问题,发布一系列新举措,让教育回归“全面育人”。让一二年级的小朋友们特别兴奋的是,他们的期末考试变成了妙趣横生的“闯关游戏”!在老师们精心设计的嘉年华活动中,他们展示学习成果,收获自信快乐。

      不只是期末考试,这学期以来,重庆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都发生着变化。自“双减”政策出台,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全面部署下,重庆市教委坚持校内校外一盘棋,治乱减负和改革提质多向发力,用“双减”五步行,开展了诸多有益探索,把“双减”要求落细落小落实,交出了一份“成绩单”:重庆的校内作业减负、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均入选教育部“双减”典型案例。

      学校使出“十八般武艺” 中小学作业“大变身”

      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是“双减”的首要任务。为落实“双减”,做好校内减负提质,重庆着力提高作业管理水平。

      这学期开学前,重庆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出台《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等12个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如小学语文要减少重复抄写、数学作业追求少而精、初中物理作业设计要从生活中来……对各学科作业把握难度、丰富形式作出具体要求,入选教育部面向全国推广的首批落实“双减”典型案例。

      重庆市分学科精细化指导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做法,为学校提质增效指明了突围方向,大大提升了作业设计质量,重庆各学校作业“大变身”。沙坪坝区各中小学校结合实际,制定作业管理“一校一案”,在作业内容和形式上做足文章。重庆一中语文教师借“立冬”“小雪”等传统节气,鼓励学生从校园里寻找各种花草枝叶果实拼成图案,并进行诗歌创作;大学城第一小学引导学生开展周末实践探究,孩子们用图画和文字记录自然之美;南渝中学举行了以“筑梦航天”为主题的特色作业展,同学们通过手绘发射基地地图、绘制航天手抄报、制作航空航天模型等,感受科技的力量与奥妙。

      不只沙坪坝区,各区县学校老师们使出“十八般武艺”,纷纷对作业设计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尝试,让作业更有童趣、更贴近生活。

      忠县实验小学开展星期四“开心零作业”活动,即全校学生每周四没有书面作业,可自由选择实践类作业。学校设置了1-12册《开心零作业超市菜单》,供全校学生自由选择:如低年级学生当小小测量师、观察蜗牛的爬行、玩转超轻黏土等;中年级学生设计个性书签、探索鸡蛋空降如何不破、记录蚂蚁怎么搬运食物等;高年级学生体验第一次挣钱、完成豆芽的制作、进行社区志愿服务等,学生在实践中动手动脑,提升综合素养……

      江津区珞璜实验小学设计富有生活气息的实践探究作业,让学生学以致用。比如,在综合实践课程中,师生一起进工厂探索科技的奥秘等。“这学期以来,有很多互动作业,孩子要与同学、父母或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参与才能完成,孩子比以前开朗了。”珞璜实验小学的学生家长吴女士感叹,学校设计的亲子故事会、社区志愿服务等互动性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增进相互情感交流,提升沟通协作能力。


      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开设“作业管理超市”……这学期以来,重庆中小学校围绕“调结构、提质量”要求,作业的针对性不断提高,重复性、机械性作业有效减少。“学生作业总量有效控制,作业管理水平有效提高。”重庆市教委基教处有关负责人介绍,根据相关问卷和统计,全市100%的义务教育学校作业时间控制达标,93.29%的家长对学生家庭作业整体质量表示认可。作业的考核评价持续完善,在全国率先将作业管理落实情况常态化纳入市级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

      不仅有了“作业指南”,还评选科学有趣的“作业设计”。重庆市教委开展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业设计评选活动”,12个学科作业分成了单元作业、假期作业案例等26个版块,学校老师们非常踊跃,提交了3600多份作业设计案例,“通过评选活动,激励推动教师提升教学诊断、作业设计能力,把作业管理落到实处。”

      课后服务全覆盖

      唱“啰儿调”跳“摆手舞” 村小孩子圆了艺术梦

      作业量减少了以后,重庆还着力提高课后服务水平,通过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内容,丰富孩子们的课余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在渝北区宝圣湖小学,每当下午放学铃声响起,校园内顿时热闹起来,学生们奔向操场、体育馆、功能室等不同场所。室外练习场上,篮球、羽毛球等课程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成为了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宝圣湖小学教导主任简天凤介绍,每天下午3点半到5点半是学校的课后服务时间。周一、周三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特色社团活动;周二、周四、周五开展课业辅导。学校开展了羽毛球、篮球、绘画等特色课后服务活动社团20多个,“自从学校开设了课后服务,越来越多的学生自愿留在校内。”

      从2017年开始试点开展课后服务,如今,这样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已在全市中小学遍地开花。据介绍,“双减”政策实施以来,2021年秋学期起,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所有区县均已建立课后服务保障机制。

      两江新区推出了课后服务“十个一百工程”,研发10个学科各100门精品课程,推进课后服务提质增效。江北区利用课后服务开展“五个一点”活动,提供多元化“菜单式”课程套餐供学生选择。万州区各学校同步开展“作业辅导+兴趣培育”,形成“1+X”课后服务模式。

      不仅如此,一些区县学校还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开展了一系列地域文化特色课程,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和有效性。石柱县马武镇小学地处土家族聚居地区,学校结合区域特色和学生实际,将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课后服务课程。学校聘请非遗“啰儿调”传承人到学校教唱,让学生们在学唱“啰儿调”的过程中,感知土家族的礼仪风俗和民族文化。还聘请民间舞狮艺人到学校示范指导舞狮技巧,组织师生练习传统舞蹈打莲箫,让特色文化有传承。

      跳房子、丢手绢这些好玩的传统游戏,也进了孩子们的课堂。梁平区明达镇天台完全小学是一所农村完小,老师们不仅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爱好,成立了美术、书法、音乐、舞蹈等社团,还将乡村游戏纳入了“课后延时服务”课程,组织学生玩起了跳房子、丢手绢、套圈圈、打陀螺、滚铁环、玩泥塑等乡村游戏,补齐了农村艺体教育薄弱的短板,释放了儿童的天性。

      “双减”以来,学校课后服务质量明显提升。”据介绍,2021年秋学期起,41个区县全面推进“5+2”课后服务模式,参与中小学课后服务的教师20.67万人,惠及学生300.16万人,学生参与率98.32%,实现周一至周五每天全覆盖、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所有学科全覆盖、所有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


(责任编辑:董方婷)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落实“双减”,重庆这些做法亮了!,作者:上游新闻,来源:上游新闻,来源地址:)

相关新闻

即时要闻

今日专题

热门资讯

佰里服务-公众号

扫码关注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