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爱凌曾是我同学
2022-02-11
作者: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时间倒转回2014年一个夏日的午后,海淀黄庄的4年级奥数教室里,我在黑板上描画着老师课上点到的一个名字:(骨头)+(爱心)+0。没错,你猜对了,这是刚获得2022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冠军的谷爱凌的名字。
友情有多种,一面之交,刎颈之交,我们则算是“课外班之交”。看见她在首钢滑雪大跳台上挑战自我那英姿飒爽的样子,我们当年在一起的一幕幕逐渐连接起来。这个女孩和我的其他兴趣班同学不一样,是个混血儿,所以我印象较为深刻。她的中文说得很溜,虽然语法上和我们讲得稍有出入,但北京话的腔调儿比我还地道。
一个课间听到楼下的电动三轮车不断重复“倒车,请注意;倒车,请注意”,大家都听得不耐烦了,谷爱凌来了一句“好了,好了,我知道你的车到了”,这一来,把我们都逗笑了。后来我总想起这个“倒”和“到”的转换,究竟是她当时不理解倒车的含义,还是她知道倒车多数是在停车,说明真的是车“到”了而进行的有趣的转换,这些年偶尔想起来我还是时不时疑惑一下。
有人调侃,海淀人海淀魂,我们这一代00后上过的课外班都不少,但能坚持运动的却不多。上完奥数,有人接着去上语文、英语,或者围棋乐器,谷爱凌则是去上篮球课。当时我对她还挺佩服的。我们也都上过各种运动课,但只是当作任务来完成的,却忽视了运动并不只是学会什么知识,而是长期的坚持才有成效。
谷爱凌再次进入我的视野,是在2019年的一篇报道中,讲她与一位知名演员一起滑雪,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她的名字,我念着念着脑子里就浮现出了2014年暑假的那块黑板,我去搜索引擎敲入她的名字才发现她已是拿了无数块金牌的滑雪名将了。2月8日,在北京首钢滑雪大跳台举行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谷爱凌第三跳挑战从未做出的超高难度动作成功,获得了冠军。
其实奥运选手离我们并不遥远。谷爱凌、苏翊鸣、羽生结弦、特鲁索娃……随着科技的进步,国力的逐渐强盛,发达的网络让我们从小就在观察这个世界。当我们关注更多奥运选手的日常生活就会发现,运动员并不是天降的神仙,他们不乏和我们一样的童真与欢乐,真正使得他们封“神”的地方在于他们有着常人所难以做到的坚持。我对他们的佩服并不全部来源于他们的成功,而主要在于他们为什么能成功。有时候正是因为他们身上的这些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才是他们突破极限、赢得赞赏的原因。
近年来,国家对体育活动的越发重视加上一场冬奥会的承办激起了全民运动的热潮,越来越多的冰雪项目开始在民间开展。各大公园湖泊上开办的冰场,听前辈们说,仿佛重现了上个世纪他们童年时代的光景。冰雪运动进校园也在这几年很好地体现着。有的学校条件允许,冬天会在校园结冰的湖面上开展冰上活动;有的学校将草坡改造成雪坡开展雪上运动;条件不具备的学校,会在操场铺上仿制的冰面供学生体验冰上项目。各学校还组织运动团队外出进行相应的体育活动或是参赛。
运动能够自然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社交关系。想象一下在跑步时,迎面而来的跑者对你说了一句“加油”,你不会因为他是陌生人而感到奇怪;在爬山时,前面的人在坡上向你伸出了手拉了你一把,你不会因为和对方的不熟悉而感到不自在;在雪场上,你愿意同与你一起到达终点的人相视一笑,你愿意给完成技巧动作的人一句由衷的祝贺……看到运动员赛场上丝毫不让彼此,赛场下互相鼓励打气,甚至引起旁观者产生作戏的质疑。而这恰恰正是我们这一代所需要的,在运动中唤醒自己积极向上的情绪,拥有足够的同理心去理解别人的善意。运动时产生的乐观情绪迎击嘈杂生活中奔涌而来的压力,在碰撞中焕发出无可抵挡的力量,踏遍雄关漫道,待到吹尽狂沙之时,总会是一番不一样的姿彩。
今天是我18岁的生日。霍去病18岁,冲关破阵通西域;谷爱凌18岁,驰骋雪场摘金牌!在如今北京冬奥会赛场上,有很多各国18岁的青年在向这个世界发出充满生命力的呐喊!我们这一代00后,已经开始有人走出父母庇护的羽翼,站在世界之巅灿灿发光。我呢,也许还没有机会与实力在18岁的时候一战成名,但我和我的同学们正在准备高考,也在迎战属于自己的未来。
有人说我们是平视世界的一代,在这个开放包容的时代下,我们对这个世界交流得更多,机遇更加丰富,思想更加开放,对外界的偏见越来越少。我们能够在不忘过往之艰辛的情况下去热爱与包容,在铭记历史的前提下开创新的时代面貌。
依照规律,同一拨年轻人往往先是在体育赛事中崭露锋芒。我想,接下来会有更多的我们涌入强国大潮,担起重任。我们,愿以亲身体验去描绘世界,俯瞰群山,仰望星河,给我们的祖国,给这个蓝色星球,留下中国00后的烙印。
佰里服务-公众号
扫码关注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