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不拜月”,是指七夕拜月,还是指中秋祭月?
2022-08-04
作者:搜狐号
来源:搜狐号
“男不拜月”是民间俗语中的前半句,完整的俗语是:“男不拜月,女不拜灶”。这句俗俗说的是我国民间两个节日的习俗讲究,一个是小年祭灶,另一个在民间就有比较大的争论,有的认为是七巧节拜月,有的认为是中秋拜月,到底哪种说法正确的呢?
1、七巧拜月
七巧节,又叫乞巧节、女儿节、七夕节等,民间名称有二十余个之多。相传,七巧节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最早记载于汉代刘歆著,东晋葛洪辑抄的《西京杂记》一书中,书中有这样的句子:
“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
“西京”也就是西汉的都城长安,即今西安。
最初的七巧节的传统内容主要是“乞巧”,民间还有专门的《乞巧歌》:
“乞手巧,乞容貌,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姐妹千万年。”
七夕的这天,太阳落山的时候,一轮上弦月已经悬挂在头顶,直到了半夜,月亮才落下去。也就是这天晚上,女孩、妇女有一种拜月仪式,向月亮许下心愿,她们的心愿就是《乞巧歌》中的内容。
未出嫁的女孩在拜过月亮之后,还要进行一番现场验证,看看自己“乞巧”成功。一般来说,她们坐在微弱的月光之下,手拿针线,用线穿针眼,如果将线穿过了针眼,就说明自己“得巧”,实现了心愿。
牛郎织女虽然是一个很古老的神话故事,诗经·小雅·大东》出现了有关织女、牵牛星宿的记载: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汉书·地理志》:
“粤(越)地,牵牛(牛郎)、婺女(织女)之分野也,今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南海、日南皆粤分也。”
其后,又散见于各种史籍和文学作品之中。
最初,牛郎织女鹊桥会的传说与乞巧的习俗是相对独立的,到后来,两者融合后,为七夕增添了不少浪漫主义色彩,使七夕具有了独特的风情和韵味。
2、中秋祭月和拜月
在我国古代,“中秋”这个名词最早见于《周易》,直到唐朝初年,中秋作为民俗节日才固定下来。但是,女子中秋拜的习俗,早在汉代以前就形成了。
我国民间流传一句俗语:“无盐娘娘生得丑,保着齐王坐江山”。相传俗语中的“无盐娘娘”,就是历史上齐国宣王时期女子无盐,因为中秋夜拜月,求得了幸福的传说故事。
传说齐国有一位长相比较丑的女子,叫无盐,从小时候就时常虔诚地拜月。长大后,凭着超群的品德选入齐王宫。无盐被选入宫之初,因长相不好,得不到齐王的宠幸,深宫寂寞,虚度年华。
有一年的八月十五夜晚,无盐又在虔诚拜月,许下心愿,祈求幸福。恰好这个时候,齐宣王从这里走过。齐宣王在月光下,见无盐身上泛出非常惊艳的气质。齐宣王被打动了,立无盐为王后。
无盐拜月得到了她祈求的幸福后,她的传奇经历传到民间后,女子中秋拜月仪式就成为民间一种习俗。在民间不同的年龄段的女人拜月,有不同的愿望:少女拜月,希望长大后容貌像嫦娥一样美丽;妇人拜月,祈求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幸福,白头偕老。
3、拜月和祭月是一回事吗?
通过上面两节的介绍,我们已经了解拜月是怎样的一种传统习俗了。女人在中秋和七夕之夜拜月,民俗内容类似,只是七夕拜月的内容更丰富一些,也显得更浪漫一些。而中秋拜月还容易与民俗中的祭月混淆起来,把中秋之夜的拜月和祭月看成是一回事。
事实上,拜月和祭月是两回事。拜月只能是女人参加,而祭月则可以全体家庭成员参加,包括家庭男性。
中秋节,月圆之月,象征全家团圆。由此,苏试才写出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名句。
八月十五,民间传统习俗中的祭月是这样的:人们要在明月之下,摆出香案,并在香案上摆上月饼、瓜果等祭祀供品,接着把月亮的神像朝向天空中的月亮,把红蜡烛和香点燃,家庭成员在一家之主的带领下拜祭月亮。
最后,把圆月饼切开,分给家里的人吃品尝,既共享美味,也共享月圆人团圆的家庭美好时光。
因此,祭月的时候,男人是可以祭拜月亮的,只是不能私下拜月许愿。
这里便顺解释一下“男不拜月,女不拜灶”这句俗语的下一句。“女不拜灶”同样分为两道程序:祭灶和拜灶。
“祭灶”指腊月小年送灶王爷的习俗。古代过小年按照社会等级来划分,有“官家二十三,民家二十四,船家二十五”之说。
后来,民间并未严格按这种说法执行,而是形成了区域性的习俗,有的地方是腊月二十三送灶王爷,有的是腊月二十四送灶王爷。各地送灶五爷的习俗是相同的,只是时间不同而已。
传说这一天,返上天庭去,向玉皇大帝如实报告一家人一年来的品行情况。于是,民间出于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心理,希望灶王爷上天后不要说家里人的坏话,每到腊月小年那天就有祭灶和送灶王爷两道仪式:
一是祭灶,就是摆上祭菜,祭祀灶神,一般早饭和晚饭各祭一次,也有的只在晚上祭一次。此种祭祀,家庭成员全部参加,包括家里的女眷;二是深夜送灶王爷上天庭,一般只有男主人一人参加,女眷不宜参加。“女不祭灶”指的就是第二道仪式。
4、为什么说“男不拜月”?
男子不能拜月的原因,在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的主人是月神嫦娥,是一位长得非常貌美的女子。男人拜月与古代封建道德礼法不合,会让人联想到一些不堪之事,也就是“男女之嫌”。
第二种说法,女人拜月是为了求得一个好的容貌,而乞巧求的主要是针线方面的手巧和心巧。这些都与男子无关,拜月也就不关男子什么事。
“女不拜灶”的原因,与“男不拜月”的第一种说法类似。民间传说灶王爷是一个大帅哥,按照古代的说法,“貌比潘安 颜如宋玉”,夜深人静之时,女子去送灶王爷,也恐有“男女之嫌”,不合礼法。
总之,民间俗语“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是在古代封建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习俗,与当时严格的礼法束缚分不开,并成为民俗禁忌。
佰里服务-公众号
扫码关注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