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研学热”下别把研学当旅游

2022-08-25

作者:童笑雨

来源:中国新闻网

A-
A+

  一万年前的上山人在哪里种水稻?五千多年前的良渚人如何生活?这些神秘而又古老的问题,随着考古研学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近日,2022年“浙江考古与中华文明:穿越浙江一万年 跟着考古去研学”系列活动在浙江杭州启动。

  当天,来自浙江11个设区市的逾800名学生在考古专家的带领下,分别前往杭州市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嘉兴市马家浜考古遗址公园、湖州市安吉古城考古遗址公园等11地进行考古研学活动。

  近年来,浙江考古重要新发现层出不穷,考古工作者用80余年还原中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和五千年中华文明史。浙江省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革命文物处)四级调研员黄昊德表示,希望通过考古研学活动,让年轻一代更好认识、认同中华文明。

  研学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一种创新形式。暑期到来,记者了解到,“双减”之下,研学已成家长的不二选择。客观而言,考古与研学的结合,具有积极意义。

  一方面,有利于在考古研学过程中培养中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另一方面,通过科学准确的考古成果传播,有助于从多角度、多方面对中小学生的历史教育进行补充。

  但记者观察到,当前大多数研学淡化了教育性和实践性,几乎等同于旅游。如组织中小学生参观高校校园,亲子“打卡”景区、吃美食、参加非遗体验等。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些只是观光游,并不能算真正的研学。

  根据释义,研学是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归纳式学习过程。从中可以看出,研学在于“教育+”,而非“旅游+”。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教研室主任池静说,研学也有门槛。当下对研学旅行指导师的定位是策划、制订、实施研学旅行方案,组织、指导开展研学体验活动的人员。她认为,研学团队可以让研学旅行指导师、有教育专业背景或在相关领域有长项的人带领。

  而现实中,旅行公司开发研学产品的人绝大多数非教育类相关专业出身,因此导致研学产品缺少应有的教育意蕴。

  在浙江启动的考古研学活动中,考古专家就是专业力量的一部分。记者也了解到,此次研学也有相应的课程设计,设计者是考古专家,研学点的选择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如在活动开始前,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参与考古研学活动的三个小分队,就是带着任务去的。其中一个小队分得的任务卡,就是探究良渚古城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记者跟随小分队到达第一个研学地点时,发现带领他们了解良渚历史的,是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良渚古城及水利系统项目考古领队王宁远。

  虽然此次研学活动的开展,让“研”不再“浮于表面”,但为推动研学产业的发展,还需牢记“让研学回到教育”的初衷。

  作好“研”这篇文章,教育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推进研学的课程化,改变研学的随意性和无序状态。

  同时,还要做好研学人才储备,强化研学人才培养的专业性。目前,在中国开设“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相关专业的,基本都是旅游职业院校。对教育管理部门、高校而言,要打通该专业人才从专科到本科,甚至到硕士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对研学机构而言,则需要对研学旅行指导师开展定期、专业的素质水平培训,让专业人去做专业事。


(责任编辑:董方婷)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暑假“研学热”下别把研学当旅游,作者:童笑雨,来源:中国新闻网,来源地址:)

相关新闻

即时要闻

今日专题

热门资讯

佰里服务-公众号

扫码关注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