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有哪些习俗?八月十五“赏月节”是怎么来的
2022-09-08
作者:乡土乡人
来源:网易号
中秋节就要到了,所谓“中秋”也就是秋季的最中间,源自古人秋分祭月的习俗。那么中秋节都有哪些习俗呢?中秋节“赏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
在所有的天体之中,太阳和月亮是最明显的两个球体,太阳为阳,月亮为阴。月亮本身并不会发光,人们所看到的月光,其实是反射的太阳光。月亮在“朔望弦晦”的圆缺变化,也是由地球的阴影所产生的一种现象。
古代的皇帝自称天子,也就是天的儿子,所以“祭天祭地”都是皇家的习俗,普通老百姓只能祭祖。天子祭天地,也就相等于普通人祭祖,四季都有祭拜。春分祭日,秋分祭月,冬至祭天,夏至祭地。其祭拜的地方就是天坛,地坛,日坛和月坛,位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春分和秋分两天白昼和黑夜一样长,春分之后,白昼开始长于黑夜,秋分之后,黑夜开始长于白昼。所以春分的早晨出东门“祭日”,以迎接阳气;秋分的傍晚出西门“祭月”,以迎阴气。因此《礼记》中说:“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
中秋节就是来源于这种迎接“阴气”的习俗,然而秋分节气在农历中的日子并不是固定的,后来人们就将八月十五定为了“中秋节”。其实真正的“中秋”是秋分节气,因为酉月是秋季的仲月,而秋分位于酉月的最中间,是真正的秋季之中。
既然秋分祭月是为了迎接阴气,而中秋节又是从这种习俗中演变而来的,所以中秋节要在秋分之后才好。因为秋分之后,黑夜就比白昼长了,阴气就比阳气强了,冬水之气就开始出现了。如果在秋分之前,那就处于属阳的阶段,所以说“月夕秋分前,必定是灾年”。
当中秋节从秋分节气中脱离出来之后,也就失去了原本迎气的特点,从而变成了与月亮有关的节日。由于节气是根据太阳黄道而划分的,反映着太阳的位置,而八月十五则是阴历中的日子,反映的是月亮的位置,也就是月圆之夜。
其实很多古老的节日都是从节气中演变出来的,比如端午节来源于夏至,夏至是青龙七宿在天空中最高的一天,也就是龙的生日。所以端午节吃粽子,原本是送给龙的食物。赛龙舟也是为了庆祝龙的生日,都是从夏至的习俗中演变而来的。
中秋节的习俗
当中秋节变成了阴历的八月十五之后,也就失去了最初迎气的习俗,变成了阴历中祭拜月亮的习俗。月亮为阴,代表女人,代表着一切与阳相反的事物,所以八月十五主要是女人们的节日,俗话说:“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就是因为月亮为阴。
既然是女人的节日,那就与生育有关,所以人们在中秋节这一天要祭拜临水娘娘,窃瓜祈子,祭拜月老,以及走月等习俗,都与生子有关。所谓窃瓜祈子,也就是给没有孩子的夫妻送冬瓜的习俗,是祈求月亮可以送来贵子。
祭拜月老也是希望得到美满的婚姻,女人们在中秋节的夜晚,穿着华丽的衣服,三五成群在月光下行走,谓之“走月”。没有孩子的夫妻,还要在月光下跨过一座桥,以祈求早生贵子。同时男主人还要往桥下摔一个瓦罐,也是用来求子的,跨过的这座桥就被称为“见子桥”。
由于八月十五的月亮位于近地点,此时的月亮看上去又大又圆,所以人们除了祈子之外,就是赏月。月圆之时,又象征着团圆,于是八月十五又成了团圆的节日。人们在八月十五时,相互赠送月饼,也是一种团圆的意思。
《帝京景物略》中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意思就是女子回娘家的,要在十五之前返回自己家,与丈夫团圆。而这一切习俗都是根据月圆之时而产生的。
中秋节的讲究
中秋节也就是月亮最大最圆的时候,并且是月亮位于近地点之时,此时地球正好运行至太阳和月亮中间,也就是“望日”。如果三个球体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就会产生月食,所以月食如果发生,一定在“望日”。
那么八月十五也就是月亮的强引力时期,此时月亮和太阳分别在地球的两边,同时对地球产生吸引力,就像是太阳和月亮拽着地球在拔河一样,并且是月亮的近地点,是强引力最强的时候。
在月亮的强引力时期,也是地球上的事故多发期,同样月亮的强引力也是引发地动的一种力量。所以中秋节不远行,不晚归,不嫁娶等。在月圆之夜,也就是阴气最强的时候,寓意着女人的力量完全压制男人,故而女子拜月,男子躲开。
虽然八月十五是八月的中间,但并不一定就是秋季的最中间,真正的秋季之中是秋分。八月十五被称为“中秋”,这个名字已经不那么准确了。原本迎气的习俗也转变成了与月亮有关的习俗,所以八月十五为“赏月节”或者“月亮节”,更贴切一些。
佰里服务-公众号
扫码关注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