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县走出的研究生重返母校:希望孩子们自信地与世界“交手”
2022-09-13
作者:澎湃新闻
来源:澎湃新闻
“眼下我最希望的就是我带的225班学生2024年高考全部上本科。我也希望家乡会越来越好,能够吸引更多人才学成归来,一起建设家乡,推动家乡的发展。”四年前,研究生毕业的苏改梅拒绝了大城市的诱惑,选择回到家乡吕梁石楼,当一名政治老师。几年间,很多人来了又走,但她说,从决定回家乡的那刻起,就没有想过放弃和离开。
苏改梅是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人,2010年考入太原师范学院,后在东北师范大学读研。2018年,苏改梅回到家乡,在她的母校石楼中学任教。
石楼县位于山西省西部,吕梁山西麓,黄河东岸,因县东有通天山“石叠如楼”而得名。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是山西省最贫困的县之一。2011年底,石楼县被纳入国家连片特困地区。
家乡资助上大学
苏改梅出生在一个大家庭,兄弟姐妹五个。母亲多病,养活一家人的担子常年落在爸爸一个人肩上。为了支持她和弟弟读书,大姐和二姐早早辍学,外出打工。
谈到当初为何报考师范学院,苏改梅说,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身为教师的父亲影响,平日的言传身教让她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多的憧憬和向往。
进入大学之后,思想政治专业对人的价值引导以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范理念坚定了苏改梅继续研究学习,成为一名更为专业的思想政治教师的想法。本科毕业后,苏改梅又在东北师范大学攻读了政治学理论专业。
在求学路上,对苏改梅影响最大的是她的研究生导师刘彤老师。他严谨认真的教学理念、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爱生敬生的教育方式,以及自然淳朴的生活作风,都深深地影响着苏改梅的工作和生活,“我想成为像他一样的老师。”
苏改梅对她的家乡也存有深深的感激:“我的家乡在我和弟弟考上大学后,资助我们外出上大学,给我们提供生源地贷款,解决了我们的学费住宿费等问题。”
母校任教是荣光也是挑战
2018年7月,苏改梅决定回家乡任教。她表示,当初也有过犹豫、有过纠结。但多年来,她一直心系家乡的教育,一直期盼有一天可以用自己多年所学帮助家乡。就是这份绵长的惦念让她踏上了回乡之路。
“当时我的爸爸妈妈是最希望我回来的,他们非常支持。我也和老师交流过,老师给我分析了回家的利弊,最终让我自己做决定。”而苏改梅的同学们普遍都感到很意外,“他们觉得东北师范大学那么好的大学,怎么毕业后会选择回家乡,而不是留在大城市工作生活。”
回母校任教,苏改梅觉得这既是一份荣光,又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让她没想到的是,家乡的教学条件比想象中更为艰苦,尤其是家长和学生的思想观念更加落后和保守,这对于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是巨大难题。而和曾经的老师成为同事,苏改梅感到既幸福又紧张。
“我一直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虚心向他们学习请教,接受他们的建议和批评,做老师合格的学生,做学生合格的老师。”在两种角色转换之间,苏改梅感觉到了教师这份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苏改梅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和耐心交流,班里的一位女同学从厌学、自卑到热情开朗,最终考上了自己心仪的大学。那一刻她真正认识到“老师”的伟大与重要。
学生时代的苏改梅很是刻苦,但她仍说自己“还不够努力”。她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刻苦钻研,勤奋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知识储备。让她的学生们能够走出革命老区,能够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
最想教会孩子们爱和勇气
粗略一算,回到母校任教四年,苏改梅已经教过近400名学生。已经带完一轮高中教学,去年又带了一届新生,并担任了他们的班主任。平时上课时,苏改梅经常把外面世界的所见所闻讲给他们听,学生们也非常感兴趣。
“他们也会为之不断努力学习,希望有一天他们能满怀期待,自信满满地与这个世界交手。”苏改梅说,她能看到学生们眼中对更广阔舞台的向往。
这些年,苏改梅从这些学生身上也得到了莫大的感动和触动。结婚的时候,她带的第一届学生花了几个通宵,把他们从军训到毕业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的照片做成了视频,在她的婚礼上放映。那一刻她觉得特别惊喜和感动,“这就是老师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几年里,苏改梅发觉自己的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更加稳重成熟,不再急急躁躁。心态也改变了,她也更加坚定了留在家乡的决心。而她最想教会孩子们的是爱和勇气。
“他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理想就是走出大山、走出贫困,去欣赏沿路的风景,去遇见更美好的人和事。”苏改梅让学生们把理想和愿望大声地说出来,并记录下来,装在写给两年后的自己的信封里,高考后开启。
因为石楼生活环境艰苦,很多老师来了又离开,或者因为教学太苦,选择了其他的单位就职。但苏改梅却很坚定,“我会一直留在家乡当老师。”
佰里服务-公众号
扫码关注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