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裸奔”的农村老人,能抗住这波感染潮吗
2022-12-29
作者:公叔荣
来源:搜狐号
这几天,各地陆续公布疫情高峰期的时间表。有专家说,城市比农村人口密集,农村的疫情高峰期会相对晚一些。其实他们不知道,农村现在在面临大面积的感染了。
被遗忘的角落
昨晚,在老家的堂姐说,问我们有没有准备足够多的退烧药,堂姐大女儿所在的班级,感冒的人非常多,一人感冒,离一家人感冒就不远了。大女儿发烧三天还没好,堂姐的二女儿,开始咽痛咳嗽,老人也开始发冷了。
老家的亲戚说,镇上已经买不到感冒退烧药了,感染的人越来越多。年轻人还好,身体新陈代谢快,还能扛一下,可农村那些有基础病的老人怎么扛啊?
之前看到一组数据,说截止到2021年5月,我国60岁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8.7%,约2.6亿人,而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年将增加到7400多万人。其中,空巢、留守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一半,接近1.3亿,而独居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10%。
听天由命
2021年,惊蛰刚过,在内蒙古建筑工地做帮工的陈香接到丈夫的电话,说“妈妈情况不太好”,陈香听到母亲身体有恙,连夜赶回邯郸老家。
原来母亲是在村里修路回迁的小区门口,被一辆车撞倒伤了小腿,老人没去看医生,只是在家休养,没想到小腿逐渐消肿,可肚子越来越胀,严重时,连续四天无法排便。
陈香决定带母亲去镇上的卫生院(邯郸南阳堡镇卫生院)看病,说是镇医院,可算上院长孙志宇,一共也就只有3名正式坐诊的医生。
院里的医疗条件有限,在询问、检查一番后,院长开了些常用药给老人输上,可一夜过去,并未好转,院长建议他们去县医院,“拍张片子好好看看”。
院长孙志宇再次见到老人,已经是一个月后了,老人体重从80多斤掉到70斤,老人本就消瘦,此时瘦得只剩一把骨头和一张皮了,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他意识到,这个给自己捎过鸡蛋送过锦旗、找自己看病聊家常的老人,即将要“到站下车”。
对于孙志宇这些在基层医生来说,真正在折磨他们的,不是自己不想救,而是遇到紧急情况,他们只能往县城医院送。
在南阳堡镇卫生院住院的患者,如果需要止痛药,得从县医院那直接开药,按照规定,在疼痛管理方面,镇卫生院的医生也并不具备相关资质。2007年原卫生部曾发布通知,二级以上医院可增加一级诊疗科目“疼痛科”,但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不在此列。
因此,连最基本的止疼药,孙志宇这样的基层医生也没有资格开。
根据相关报道,依据地域总体患病率来说,在患癌率上,农村是高于城市的(106.1/10万 vs 102.8/10万),其中城市高于农村的癌症种类有: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农村高于城市的癌症种类有:肝癌、胃癌、食管癌、宫颈癌。
农村的医疗条件有限,遇上患癌症的话,基本是到了晚期阶段,能做的,也是听天由命。
最后一站
如今,新冠病毒在空气里到处飞,像风一样掠过大地,农村也不能幸免。
村里老人,本就体力日趋衰落,一日三餐也是能糊弄就糊弄,长期下来导致缺乏营养。那些独居老人,连生活自理都成问题,更别谈个人卫生防控措施了。
在我的印象里,村里的老人总是挂着笑脸的,上学那会,邻居的阿婆一见我,就叫我“妹哩”妹里(客家话中对女儿的称呼),虽然我是男的,却一点都不排斥,反倒显得亲近许多,如今在大城市生活多年,越发觉得城里缺少农村这种极具乡土气息的关怀。
南方大山里的农村,留守老人特别多,要么在屋子前后干点农活,要么去山上种点果树,挖点草药,身体健朗的老人,还会去镇上赶个集凑个热闹什么的,大多数的时候,他们都是坐在自家院子的老树下,一坐就是一下午,也不干什么,就只是发呆,整个村,特别的安静。
很多人的父母都不跟子女生活在一起,经常是聚少离多,在城市化的浪潮中,老人留守是一个没办法阻止发生的社会现象,这一代的老人,大多经历过战争、饥荒以及解放后勒紧裤腰带过苦日子的经历,像是一个孤儿刚经历苦难,经历动荡的旧社会,就马上进入一个科技空前发达的新社会,那种不安感,那种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贫瘠,在面对新的政策、技术、社会环境的时候,他们往往是弱者。
面对病毒的冲击,不敢想象他们接下来会怎样,没有像样的医疗资源,没有年轻人在身边,也不懂新技术,去网上抱怨。虽然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但我还是希望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让生命享受最后一缕阳光,让生命带着尊严谢幕。
佰里服务-公众号
扫码关注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