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明
2023-10-03
作者:郭进拴
来源:会员中心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得此名。据说此夜月亮最大最圆最亮。从古至今人们都有中秋之夜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
其起源于上古时代, 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源自对天象的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看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
据《周礼》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农历八月中旬,又是秋粮收获之际,人们为了答谢神祗的护佑而举行一系列仪式和庆祝活动,称为“秋报”。中秋时节,气温已凉未寒,天高气爽,月朗中天,正是观赏月亮的最佳时令。因此,后来祭月的成分便逐渐为赏月所替代,祭祀的色彩逐渐褪去,而这一节庆活动却延续下来,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北宋时期,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明清时期,中秋始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在千百年传承中几经流转变换,最终以“阖家团圆”的精神指向成为今天中秋节的主要文化内涵。 2006年5月20日,中秋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1月1日,中秋节与被国务院列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
一轮圆月升起来了,像一盏明灯,高悬在天幕上。是的,中秋来临了,思绪也随着飘来。
一家人,老老小小,欢天喜地,望明月,品月饼;热闹的街头树起了灯彩,舞起了火龙,清静的河边也有小孩漂起河灯;福建有抛帕招亲,台湾有偷菜求郎,湖南、贵州、安徽还有窃瓜祈子。
中秋,是思念拔节的日子。人世间的思念,像一大片一大片的青草,疯长着,堆积着,涌动着,蔓延到天际,或是远方的儿子,激动地用家乡话,附着话筒,深情为父亲唱生日歌,或是慈爱的母亲,戴着老花镜,走针串线,正为海外的女儿织着毛衣,或是相爱的情人,彼此用最亲近,最甜蜜的短信诉说最遥远的相思情。3、中秋,是神话改写的日子。蟐蛾姑娘与后弈俊男,你们该是攀上天地间的彩虹桥,不再有离居之苦了吧;修行千年的兔仙,你送到月宫里的最小的女儿,该是回来同家人团聚了吧;吴刚,你该是记住了他人真诚的教导,勤心学习,不再醉心于求仙之道了吧。
中秋,有浓浓的快乐、中秋,有刻骨的思念、中秋,有无尽的诗意、中秋,有满满的祝愿。
诗人说,故乡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我要说,心有快乐,心有思念,心有希望,心便不会老,中秋有明月,中秋便不会老!
小时候我最盼望过中秋节,那时只为吃月饼;长大后,依然盼望中秋节,但更多的是为品味那种怀着喜悦的心情分享着辛勤劳动收获的累累硕果,那种一家人团圆和谐的令人陶醉的家庭气氛。
我生在豫西农村,那是一个有山有水,家家果蔬满园,鸡羊成群,令人神清气爽的美丽乡村。家乡的习俗是中秋节的前几天,家家户户就开始准备着节日的吃食。时值果子成熟季节,于是果园里便热闹起来,人们从树上摘取许多的苹果、梨、葡萄等新鲜水果摆上几大盘,然后再买许多各种图案、各种口味的月饼。到了十四那天,每家院里都杀猪宰羊,开始散发出浓浓的节庆味。
中秋节这一天,大人小孩都忙,大人们一整天忙着做好吃的,小孩也围着大人,包饺子、炸油糕,孩子们做得不像模样,但大人们今天是最宽容的。我和姐姐也帮着包饺子,我包的饺子总是鼓鼓的,母亲说像绵羊,姐姐包的饺子却扁扁的像饿狼,放在面案上站都站不住,笑得人眼泪花花……
晚上,待万籁俱寂、月明如镜之时,大人把洗得发亮的各种水果和制作精巧的月饼整齐地摆放在盘子里,放在院子里的方桌上,然后点上一炷香,虔诚地磕几个头,母亲说是祭月神。一柱香烧完之后,我们姐姐、弟弟、妹妹八个才迫不急待的围着桌子坐下,眼巴巴地等着母亲给我们分月饼。母亲总是把圆圆的月饼切成一样大小的八块,每人一块,然后我们有说有笑,一边欣赏着圆圆的月亮,一边津津有味的吃着甜甜的月饼,快乐的笑声撒满小院……
现在回想起来那是多么美好的一段时光啊!
长大参加工作,结婚生子,远离了家乡。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想跟母亲一起过个中秋节竟然是那么的难。好长时间吃不到母亲亲手做的饭菜,好久没有享受过与母亲在一起那种温馨的感觉。
母亲去世前的那一年,恰好中秋节与国庆节同庆,我才有机会和母亲在月圆之时团圆。月亮依然圆圆,月饼更加香甜,但母亲却苍老了许多:头发白了,背也驼了,行动也不如以往灵便。我心里突然有一种异样的感觉,有点心酸,有点难过,更多的是对母亲深深的愧疚和歉意。一时间,我再也找不到儿时过中秋的那种喜悦和兴奋的感觉。父亲走的早,母亲一辈子为我们做儿女的操碎了心,但老了却享受不到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儿女们都忙于工作,看望父母的时间很少,甚至连个电话都懒得打,母亲的日渐苍老告诉我们,他们与我们团聚的时光越来越短暂,我们应该好好珍惜与母亲在一起的每一次,有空常回家看看。为了母亲,也为了求得自己心灵上的安宁。
时光总是匆匆,今年的中秋节转眼又到了。母亲也离开我们多年了。我只能在心里默默地为父母祈祷,为他们祝福。祝愿我的父母亲,在另一个世界里永远幸福。
中秋,是思念拔节的日子。
人世间的思念,像一大片一大片的青草,疯长着,堆积着,涌动着,蔓延到天际:
或是远方的儿子,激动地用家乡话,附着话筒,深情为父亲唱生日歌;
或是慈爱的母亲,戴着老花镜,走针串线,正为远方的女儿织着毛衣;
或是相爱的情人,彼此用最亲近,最甜蜜的短信诉说最遥远的相思情。
中秋,是诗香飘飞的日子。秋雨打翻了颜料桶,于是枫林层林尽染,红彤彤的一片,煞是壮观!五彩颜料一路翻滚,山林就叠翠流金了,苹果染红了脸,梨抢去了黄色,手忙脚乱地给自己涂上,却不料涂上了“雀斑”,稻子看着笑弯了腰,还没等它说话,自己也被染成了金灿灿的一片!
秋欣喜地看着,唱起丰收的赞歌,于是溢满桂花芳香的空气里满满的全是喜悦,中秋在这个时候也如约而至了。中秋是个团圆的节日,每到此刻,在外的游子都要想方设法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共庆丰收的喜悦,祭拜月亮,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继续团团圆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的明月醉了多少诗人的心。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秋的月亮满载着天涯海角人们的祝福和期盼,为亲朋送去祝福和思念。
仰望天空,我也在期盼月亮的出现,已经很晚了,可是月亮却迟迟没有出现。难道嫦娥抱着玉兔去天宫赴宴了吗?想到嫦娥衣炔飘飘穿行于云端,我不禁哑然失笑,那只是神话而已。
思绪随着微风飘向远方,飘向那个中秋明月夜。
传说嫦娥本是后羿之妻,后羿射下9个太阳后西王母赐其不老仙药,但后羿不舍得吃下,就交于嫦娥保管。后羿门徒蓬蒙觊觎仙药,逼迫嫦娥交出仙药,嫦娥无奈情急之下吞下仙药,便向天上飞去。当日正是八月十五,月亮又大又亮,因不舍后羿,嫦娥就停在了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从此长居广寒宫。
后羿回家后心痛不止, 却又无可奈何,于是每年八月十五都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对着月亮与嫦娥团聚。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明月夜,我沐浴着月亮的光辉沉沉地睡着了。
唐李白的《月下独酌》是诗人、身影、明月寂寞地合成,逸出的是酒的醉人的香味和诗人的浪漫的芬芳;宋苏轼的《中秋月》是暮尽、寒溢、月转的慨叹,传达的是时光易逝的苦味与生命无常的孤独;宋辛弃疾的《太常引》是诗人望月、伤己、叹国的共熔,抒发的是美人迟暮的凄凉和激荡不已的壮志。
中秋,是神话改写的日子。蟐蛾姑娘与后弈俊男,你们该是攀上天地间的彩虹桥,不再有离居之苦了吧;修行千年的兔仙,你送到月宫里的最小的女儿,该是回来同家人团聚了吧;吴刚,你该是记住了他人真诚的教导,勤心学习,不再醉心于求仙之道了吧。中秋,有浓浓的快乐;中秋,有刻骨的思念;中秋,有无尽的诗意;中秋,有满满的祝愿。
诗人说,故乡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我要说,心有快乐,心有思念,心有希望,心便不会老;中秋有明月,中秋便不会老!依窗伫立,冷清的我对一轮冷清的满月,想起一些旧事故人来。中秋,受天上圈一圈银边的圆月启发,人们意念中尽是“圆”字。在“圆”字支配下,努力做一些和圆沾边的事情:吃圆圆的月饼;案中摆些圆圆的水果;邀请亲朋好友吃团圆饭……那份忙碌与喜气,正是“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儿提时的我,不眼馋别人家孩子手中的月饼有多圆,但羡慕别人家三姑四姨五叔六舅把餐桌围得有多满。相比之下,我家门庭冷落亲戚少得可怜。因此,对年年中秋节前来签到画圆的叔叔、舅舅、阿姨心怀感激,他们的音容笑貌至今历历在目。
我庆幸我们家有八个兄弟姐妹,曾经在当年的中秋佳节,把我家的大桌面圈成一个圆。正是这些兄弟姐妹,曾经在当年的中秋佳节,用他们蘸满友情的笔,描成了我们家一幅幅天伦图,使我们后来回想起儿提事时,有美满的记忆。
时过境迁,离家乡一恍四十三年了,当年的兄弟姐妹中,我最小的妹妹秀霞已离开了人世,她的儿子是否还和我们家保持不变的友情?此时此刻,冷清的我对一轮冷清的满月,寄托满怀的思念并默默祈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佰里服务-公众号
扫码关注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