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网站去年12月份披露了已经制定完成的考试招生改革总体方案的部分细节。总体方案和高考改革等配套实施意见将于明年上半年出台。配套实施意见现行试点,2017年正式推广实施,到2020年,基本形成新的考试招生制度。最引人瞩目的是,在高考改革中,将探索外语考试改革,进行社会化一年多考。
从10%,30%,50%,然后70%,再到1983年英语成绩100%正式列入高考科目,至今已经整整30年,英语到底应该怎么教,该怎么学,又该怎么考,争议一直在持续。而近几年来,这样的全民大讨论更是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潮。
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著名英语教育专家、“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表示,自己举双手赞成取消高考英语;2010年,西安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姚秉华在自己的博客中旗帜鲜明地提出:“‘英语一刀切’的时代该结束了!”2012年,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王新陆积极建言,“高考也不一定要考英语”,因为“全民学外语,对很多不愿意学外语的人和以后专业无需外语的人来讲,就是‘谋财害命’”。
而今年,随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热播,国语的蹩脚与英语的强势之间的鲜明对比,更是让不少网友发出了“让英语滚出统考界”的呐喊。因为,对英语教育的过分重视,必然导致国语的教育空间逼仄。而国语作为个人心智发展的起点和中华文化的承载体,对于培育民族精神、孕育民族情结、弘扬民族文化都有极强的教化与凝聚作用,它的衰落必将深刻地影响到民族文化传承和中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个已经基本形成的社会共识是,必须确立“母语优先”的教育原则,尽快改变当前英语的地位置于汉语之上、举国上下学英语、从小到大学英语的尴尬现状—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彻底否定英语教育,而是还原其作为工具语言的使用价值。
英语固然很重要,而且常常不可或缺,但是它不宜作为学生绝对分数考核的指标。
先来看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2010年有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来,应该在全国取消英语考试,然后某知名网站马上推出了一个调查“你对取消高考英语考试提案怎么看?”,结果持“完全赞同”意见的占91.2%,几乎是一边倒;但是接下来的调查“如果英语不用考试了,你对学习英语还有兴趣吗,不用考试了反而更有兴趣学英语的比例,达到75.84%。
这并不矛盾。一方面,国人越来越厌恶现在为考试而考试的英语教育,但另一方面,人们又非常务实,知道英语其实在很多学科或者场合非常有用。这表明,不仅还原英语教育的工具意义已经深入人心,而且绝大多数人具备学习英语作为工具语言的自觉和理性。毕竟,外语的重要性,对不同专业其重要的程度完全不一样。只有去除英语考试的强制性和普及性,使其更具灵活性和选择性,才是回归外语教育的本义。
换句话说,此次高考改革,将探索外语考试社会化一年多考,不仅凸显出教育部门的制度善意,更释放出多年来积累的真实民意。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网络,来源:网络,来源地址:)